臨床見習和實習教學是醫學理論聯系實踐的橋梁。從課堂學習、見習、實習到真正進入臨床工作,這四個不同的階段既相互聯系,又有所區別,它實際上體現了一個主體的轉換過程,即從以帶教老師為主體"教的過程",逐步過渡到以學生實踐到終走向獨立工作、獨立思考的過程。與以"見"為主要目標的見習不同,"實習"是學生終走向工作崗位的后一個階段,也是與將來實際臨床工作為接近的一個階段,如何在這一階段"有效的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剌激學生的興趣",無疑對其以后的臨床工作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筆者結合學科特點,在實習教學中采用"以問題為引導、典型病例為中心的學導式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臨床神經內科{實習}教學的特點
與其它臨床學科比較,臨床神經內科教學有一些比較突出的特點。首先是專業性強,多數內容比較抽象,不易理解。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如:神經解剖、神經生理、病理等),臨床病例復雜多變。學生對所學內容常感難懂、難記、難掌握,從而對神經病學的學習產生畏懼心理,不同程度挫傷了學生學習神經病學的積極性。與神經外科教學相比,神經內科理論授課多,而實踐機會少,學生對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和疾病缺乏親身的感性認識,這也是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按照既往"以帶教老師為中心,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通常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容易使學生感到被動和枯燥無味,不利于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和分析能力。針對神經內臨床實習教學的以上特點,近幾年我們從多方面探索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方法。其中,"以問題為引導、典型病例為中心的學導式教學法"被應用在我科臨床教學中。通過教學實踐,我們感到這種教學法在克服以上教學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高教學質量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
2"以問題為引導、典型病例為中心的學導式教學法"的特點
"以問題為引導、典型病例為中心的學導式教學法"是以病案為先導,問題為基礎,根據教學大細要求和學生實際水平,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發揮以帶教老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作用,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培養學生智能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教學程序包括"展示病案-提出問題-自學思考-討論置疑-評價精講"等五個環節。該教學方法與既往常見的填鴨式及一般示教病例教學方式不同。在帶教老師方面,需要帶教老師做出周密的教程設計,在教學大綱要求的范圍內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臨床病例,進行整理和加工,使其突出"典型性",又要以恰當的方式予以展示,并設計出高質量的臨床問題,組織同學進行分析和討論,并要求帶教老師采用多元的教學模式(如:實例、多媒體等)以提高教學的參與度及趣味性。對學生來說,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討論,可極大的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思考性,從而更好的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