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骨骨折是骨科常見疾病,鎖骨遠端骨折占鎖骨骨折的大約15%,并發有骨和肩關節韌帶損傷。鎖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方法繁多,包括非手術治療,嗦鎖韌帶修復,克式針固定,克式針加張力帶固定,嗦鎖韌帶重建,鎖骨遠端角翼鋼板、及鎖骨鉤鋼板,療效不一?,F將2005年7月至2009年8月,我院骨科應用鎖骨鉤鋼板治療鎖骨遠端骨折共19例,對存在的問題和經驗進行回顧,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共18例,男12例,女6例,年齡20-55歲,為2005年7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就診住院治療的病例,其中新鮮骨折18例,陳舊性 骨折l例.都為鎖骨遠端骨折19例。都采用鎖骨鉤板手術治療鎖骨遠端骨折。按Neer分型,其中13例患者為E型. 6例患者為E型,手術平均時間為受傷后3.坷,術后隨訪12+個月。
1.2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手術治療采用沙攤椅位,在臂從麻醉下行切開復位,采用鎖骨外113至肩峰弧型切口,抬高前臂有利于復位,嗦鎖韌帶斷裂采用美國強生公司2號韌帶縫合線對端點直接縫合。對鎖骨遠端小碎塊,不要過多騷擾和剝離,以免影響血運,也不要做過多清理和摘除。在復位后在電視X線下觀察復位情況,用鎖骨鉤鋼板固定,不要騷擾肩鎖關節。鎖骨鉤鋼板塑型根據經驗,既要有足夠的加壓,又不要過多造成肩峰的反壓。
2結果
所有患者術后前臂吊帶屈肘固定于胸前,并立即逐漸開始功能鍛煉,功能及X線影像學檢查分別在術后1個月, 3個月, 6個月, 12個月進行。術后采用改良的鎖骨遠端骨折評分法,評定患者術后的功能。評分表見表1。結果評定z優為18-20分,良為15-17分,中為12-14分,差為11分。所以患者術前評分為(9.5士3.5)術后一個月評分為(11.5土4.5)術后3個月評分(14.5士2.5)術后一年的評分為(18士1.25)。所有患者一年后骨折全部愈合,沒有發生骨不連接,鎖骨下神經、血管損傷,術后無感染,內固定無松動及脫出,及其他嚴重并發癥。一年后優為13例,良為6例。其中肩關節異物感在9例患者中出現.但不影響肩關節運動.在拆出內固定后患者癥狀消失。
3討論
鎖骨遠端不穩定骨折的常見于肩關節內收,肩部點狀直接暴力和肘部著地力量傳導的間接暴力損傷.其受傷過程中往往有肩部的下沉,隨著下沉導致嗦鎖韌帶損傷和鎖骨遠端的骨折,由于鎖骨的骨折可以減輕肩鎖韌帶的損傷,及減少三角肌和斜方肌在鎖骨附著點的撕裂。這種損傷可同時伴有前后方向的作用力,使骨折近段向后上方移位,遠端向前下方移位.
對于鎖骨遠端不穩定骨折,大多學者同意采用手術治療的方法。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克式針固定,克式針加張力帶固定,嗦鎖韌帶重建,鎖骨遠端角翼鋼板,及鎖骨鉤鋼板。其中部分學者,發現鎖骨鉤鋼板可以產生肩袖的破裂,肩峰的應力性骨折,肩峰骨性關節炎。在本組病例中,我們一開始通過復習文獻就注意到這些問題,在手術過程當中,特別注意骨折復位,盡量使遠端骨折向后向上復位,同時作嗦鎖韌帶的修補。不騷擾肩鎖關節及加重損傷關節囊及肩鎖韌帶,并做適當修補,在做鎖骨鉤鋼板插入時,可以部分剝離斜方肌鎖骨近端,待骨折復位固定后修補斜方肌鎖骨遠端附著處。同時,在手術后4-6周堅持前臂吊帶屈肘90°懸吊于胸前,減輕前臂的重力作用。但是,在本組病例中,患者在術后都感覺到,肩部重壓疲勞感,仍和鎖骨鉤鋼板的杠桿原理有關,對肩峰的反作用力一直存在.平均這樣的感覺消失時間為(20土5)d??梢婃i骨鉤鋼板對肩峰的應力損傷是存在的。是否會造成后期的骨性關節炎有待觀察。在骨折有連接后,這種應力會減小,并逐漸消失。所以本組患者在術后3個月評分并不好。術后一年后評分優良率才提高。肩關節在大運動范圍時,肩鎖關節的運動范圍為(1.9±0.9)mm對肩袖的影響不大,而對斜方肌和三角肌有影響,在本組病例中,患者在術后一年評分中,內置物雖然沒有不適感,但仍有異物感。在拆出內固定后消失。中期療效是肯定的。
總之,對于鎖骨遠端不穩定骨折,特別是骨折粉碎較重,不利于其他方法固定,采用鎖骨鉤鋼板固定不時為一種簡便,實用的方法,它不過多騷擾肩鎖關節,有利于韌帶修復,操作簡單。對基層醫師很實用。當然,它也有不足的地方,有待新的固定方法及材料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