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召開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座談會,研討創建品牌,迎接入世挑戰的問題。這次會議在中國期刊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期刊創品牌的意識有所增加。2000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丁關根就國家新聞出版署召開的全國百種重點科技期刊座談會作出批示:盡大努力,建設‘中國期刊方陣’,創出10~20個有世界影響的名牌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署將建設中國期刊方陣,創立有世界影響的名牌期刊,作為促進我國報刊繁榮發展的工作重點。
將中國現有的8725種期刊分為四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雙效期刊,就是選取10%~15%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好的重點期刊,大約1000種,這是中國期刊方陣的基礎;第二個層面是雙百期刊,就是每兩年評選的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和全國百種重點科技期刊,約200種;第三個層面是雙獎期刊,就是榮獲國家期刊獎和國家期刊獎提名獎的期刊,約100種,實際上是國內的名牌期刊;第四個層面是雙高期刊,就是高科技和高學術水平的期刊,可以作為創立有世界影響的名牌期刊的基礎。爭取經過5年的努力,創出10~20個在世界上有影響的名牌期刊。按中國期刊方陣中層面的劃分,雙高是高的。這些期刊都是從已榮獲國家期刊獎的期刊中精選出來的。根據中國期刊方陣的正式工作方案,全國科技期刊的評選推薦工作統一由國家科技部負責。科技部公布的評選結果,共評出716種科技期刊進入中國期刊方陣,高校期刊入選113種。其中,高知名度、高學術水平期刊(雙高期刊)40種,高校占7種;國家期刊獎、國家期刊提名獎期刊(雙獎期刊)58種,高校占3種;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百種重點科技期刊(雙百期刊)122種,高校占18種;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好的期刊(雙效期刊)496種,高校占85種。
2004年度核心期刊是指被列入2004年版《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介紹:
1.產生背景
80年代末期,由于期刊品種大量增加、期刊價格連續上漲,圖書經費嚴重不足,圖書情報部門只能裁減期刊訂購的數量和品種。當時特別需要對學術期刊進行評價的參考工具,以幫助確定必須訂購期刊和可以裁減期刊的名單;此外,圖書情報部門在期刊讀者導讀工作中也十分需要這方面的參考工具。那時,雖然已有一些零星的單學科核心期刊研究成果,但在對我國出版的全部中文學術期刊進行評價方面仍是空白,找不到一部實用的大型參考工具。于是,研究和編制一種兼具科學性、客觀性、實用性的中文學術期刊評價工具便成為圖書情報部門期刊工作者的共同責任和心愿。
2.發展過程
1990年,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期刊工作研究會共同發起了中文核心期刊研究工作,北京40多所高校的兩百多位期刊工作者參加了研究。1990年,研究成果《總覽》,以工具書的形式正式出版。1996年,《總覽》第二版問世,項目得到北京大學社科基金支持。2000年出版《總覽》2000年版,項目得到原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基金的支持。目前已出版了2004年《總覽》第五版,目前項目已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支持。
3.主要研究成果
a.驗證了布拉福德定律
首次通過大規模文獻計量統計,證明了所有學科的學術論文的載文量、被摘量、被引量、流通量、被摘率、影響因子等多種因素在中文學術期刊中的分布均遵循布拉德福文獻分布定律。從而進一步證明了布氏定律+*,所揭示的學術論文分布規律是客觀存在的科學規律。因而,以布氏定律為理論依據,通過文獻計量統計篩選各學科核心期刊表,是對中文學術期刊進行客觀評價的切實可行的好方法。
b.建立了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