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編號,InternationalStandardSerialNumber)是根據國際標準ISO3297制定的連續出版物國際標準編碼,其目的是使世界上每一種不同題名、不同版本的連續出版物都有一個國際性的唯一代碼標識。ISSN由設在法國巴黎的國際ISDS中心管理。該編號是以ISSN為前綴,由8位數字組成。8位數字分為前后兩段各4位,中間用連接號相連,格式如下:ISSNXXXX-XXXX,如:Science(printISSN0036-8075;onlineISSN1095-9203),前7位數字為順序號,后一位是校驗位。ISSN通常都印在期的封面或版權頁上。
管理:1975年起建立世界性的連續出版物標準書目數據庫,目前已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的65萬種期刊(包括已停刊的)登記入庫,成為國際上權威的期刊書目數據網絡系統。我國于1985年建立了ISSN中國分中心(設在北京圖書館),負責中國期刊ISSN號的分配與管理,目前已有近5000種中文期刊分配了ISSN號并進入了國際ISSN數據系統。每一個ISSN與它所對應的連續出版物的標準題名連接,這個標準題名就是我們所說的識別題名(KeyTitle),當出版物題名有重復現象時,追加題名的限制信息以區分其它類似的題名。原則上,ISSN具有唯一性,當連續出版物題名(例如刊名)發生改變,應視為另行發行一種新的連續出版物,必須另行分配一個ISSN號。
特點:申請國際期刊號(ISSN),可使刊物達到國際標準,得到聯合國的認可刊物名稱只要不重復,便可使用,如期刊名不變,則該期刊號長期有效。國際標準期刊號可以準確、快捷的識別該期刊(報紙/雜志等)的名稱及出版單位等。該系統在全世界大部分國家被使用,成為標準期刊的顯著標志。(在部分國家或地區,一份標準的期刊出版物除配有國際標準期刊號外,同時要求配有本國或當地的期刊號,以便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