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體育是群眾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執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重要內容,是實現體育與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行之有效的途徑,是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的重要方法,各級必須高度重視社區體育工作。隨著社會的發展,必將推動社區體育的發展,重視和積極引導社區體育的開展也將有助于社會的和諧。
我國的體育管理者和學者們隨著對社區體育實踐認識的不斷深入,從1991年至今先后形成過不少定義,最終將社區體育定義為以基本社區為區域范圍,以轄區的自然環境和體育設施為物質基礎,以全體社區成員為主體,以滿足社區成員的體育需求,增進社區感情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開展的區域性體育活動。根據社區體育的定義,可以將社區體育概括為以下四個基本特征:第一,它是區域性體育,區域范圍相當于基層、微型的社區;第二,它是面向全體社區成員的體育;第三,它以本社區的自然環境和體育設施為物質條件;第四,它的宗旨是提高社區成員的生活質量,鞏固和發展社區情感。據此,可以看出,社區體育具有六大構成要素,即社區體育組織、社區成員、場地設施和經費、管理者和指導者、社區體育活動。
根據我國國情和傳統的社區分類,我國的社區體育可分為農村社區體育、城市社區體育和介于兩者之間的城鎮社區體育。就我國目前的國情和社區體育開展的現狀而言,城市社區體育的開展已經已見雛形,農村社區體育和城鎮社區體育的開展幾乎還未起步,在此,文章將重點探討城市社區體育,我們也應該相信城市社區體育的發展也有利于農村社區體育和城鎮社區體育的開展。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會影響人們的生活節奏和方式,會使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即使是鄰里之間,也很少有溝通的機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趨于“辦事”而平時卻很少交往,城市人們更多的交際圈是以同事、同學、朋友等為核心的,而鄰居之間的交流相對稀少,可真謂是老死不相往來,這種現象被社會學家稱為“城市沙漠化”,這也是現代人面臨的情感冷漠和情感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不可避免地要形成一種人際關系,因社區而建立的人際關系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人們生活的主要歸宿之一,社區人們之間的社會情感、相互交流的需要就變得更加迫切和必需。
通過本研究對鄭州市部分社區進行的調查顯示,69.1%的人們認為自己會積極參加社區體育活動,超過90%的人們認為參加社區體育活動能增進人們的交流。有大量的研究均表明,在集體活動中能更好地進行情感交流,改善人際關系,而良好的人際關系又極大地增強了群體凝聚力,使群體體育活動更加協調有效地進行,并影響參加者的堅持性。在群體體育活動中可以獲得一種歸屬感,而人是需要有歸屬感的,社區體育是一種非常好的集體性活動的形式,恰好能組織社區居民集體性的參加體育鍛煉和比賽,滿足人的這一需要,通過體育活動使人們增進了交流,拉近了情感,大多數人都十分珍惜在體育活動中建立的人際關系,尤其是社區居民建立的人際關系能更加親密和牢固。通過組織社區體育活動能很好的促進社區的和諧,當然也能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而社區體育有利于社區居民形成一種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這對于加強社會團結和睦、形成和諧社會的合力是至關重要的。建設和諧文化是促進科學發展的需要,是實現文化自身和諧的需要,是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的需要,是促進人的心理和諧的需要。和諧文化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融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社會風尚為一體,反映著人們對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區文化是社會和諧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和重要文化元素。社區體育是社區文化的重要內容,如上所述,社區體育的開展可以加強人們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溝通,是社區和諧生活的重要潤滑劑。生活在和諧社區中,有利于人們思想行為的和諧,減少精神壓力。所以可以說社區體育中的和諧文化建設既可以推動社區其他和諧文化的發展,也可以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思想保證、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社區雖然是一個社會小細胞,但社區和諧文化建設關系到能否實現整個社會和諧社會的目標,對社會和諧具有基礎性意義,所以發展社區體育對社會和諧意義重大。
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落腳點是“以人為本”。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和諧社會已經成為我們現階段的重要追求,和諧社會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人類相互之間的融洽與共同發展。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包括身體素質提高和心理品質完善是其最根本的出發點。無須質疑,體育能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提高人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水平,對于促進人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維護人的身、心和諧有著積極的作用。世界各國,特別是一些發達的西方歷來非常重視體育事業的發展,西方的經驗告訴我們發展體育事業有助于社會的和諧,也能提高人們的幸福指數。
是生理功能的內在表現,所以對生理的改造過程必然導致心理的發展,并且也只有將心理的發展納入到身體的改造中,才能最終使人的身心都得到發展。況且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我國各行各業在的引導下也越來越重視體育活動的開展,逐步將體育活動變為了一種企業文化。作為城市社區,更應該將體育活動作為社區重要的文化內容,這無疑能在人們面臨生存巨大壓力的現實社會中,有益調節工作后的緊張神經,緩解心理壓力,是放松身心的最積極有效的休閑活動。
開展體育活動,離開相應的組織是不行的,只會是短期的,體育工作深入不下去,會影響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影響社區體育開展的效果。就社區體育組織而言,小到具體的社區,達到街道辦,行政區都需要有自己的體育組織,或者有專人負責社區體育工作。各項體育工作的開展一方面需要由上級的主管部門發起,引導,或者統一部署,并由專人負責具體實施,并將體育工作作為整個社區工作的重要內容,使其常態化,定期、有組織的進行。這種由上級組織發起的體育活動往往起到一個宣傳,啟動的效果,往往適用于社區間的體育活動。它能推動各社區體育活動的組織實施,也能提高人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除社區間的體育活動意外,對社區成員來說更有意義的是社區內的體育活動,社區內的體育活動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由組織(目前大多是物業管理)舉行,另一部分是由部分社區體育愛好者進行,這種自發的體育活動往往人員固定,活動頻率較高,比如太極拳、交誼舞、秧歌等,也有一些社區體育健身設施較好,有籃球、乒乓球場地,也會有一些相對固定的人員。
我們的社區體育活動,特別是一些自發性的體育活動,主要問題是人員相對固定,參與范圍較小,且缺乏相應的體育運動知識。我國在社會體育指導員方面是比較缺乏的,而對鄭州市社區的了解來看,幾乎所有的社區均沒有社區體育指導員,這可能是經濟力量不足的原因。但是,這里希望另辟蹊徑,尋求一個更加科學的途徑,比如根據社區情況,成立相應的體育協會,比如籃球協會、協會、武術協會等,一些指導員工作可以由這些協會來承擔。通過成立協會來培養指導員來推進社區體育的發展。
體育活動的開展要根據社區的體育設施的情況。一般來講體育活動的開展受制于社區的體育設施,但也可以根據社區的場地適當開辟一些體育活動場所,比如可以利用社區的空地開展太極拳、健身操等對場地要求不高的體育活動。社區的一些閑置的場地,房間都可以通過協調,改造成相應的體育活動場所,比如一些物業管理重心可以將一些空房變成室或乒乓球室等,這都會有效促進社區體育的開展,進而推動社區的和諧。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