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項目教學法主張先練后講,先學后教,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從嘗試入手,從練習開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等,學生唱“主角”,而老師轉為“配角”,實現了教師角色的換位,有利于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筆者就多個方面對項目教學法進行了嘗試性的研究與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能力職業教育的低迷,職教生源的縮減,對職業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襲已久的“填鴨”式已不能再適應目前的教學要求,學生自學能力較弱,創造能力低,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束縛了學生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項目教學法”及時引進,破浪而來。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由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若干項目,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能力。根據學科的特點,把轉變教育觀念作為首要工作,以改革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為突破口,以培養實用型專業技能人才為目的,促進身心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將德育課程、文化課程和專業課程有機結合,以項目和工作任務為核心,以培養學習者的職業能力和崗位能力為目標,實現在做中學,邊做邊學,學以致用。
項目教學,通過學生按照教學目的,運用已有的知識或新的知識實施項目計劃,教師主要的作用是引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練習為主線”,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根據教學目的先自己嘗試,強調先讓學生試一試,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主體的地位,而教師則發揮主導作用,對學生的制作過程進行及時的指導,退居”幕后”。技能操作課以技能練習為主,充分運用項目教學法,提高了課堂效率,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改變了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換位。
筆者在組織項目教學的過程中也提倡小組合作研究,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前期的準備、構思、制作成果都體現了小組成員智慧的結晶。各小組的項目負責人對制作進行分工、組織,充分調動、發揮每一位組員的積極性,創意火花的不斷碰撞,技能特長的完美展示,并在過程中不斷聽取教師的建議,進行改進。制作中會有一些自己不能解決的難題,此時的教師適時出現,加以指點,化解難點。小組合作完成作品后,選派一名代表詮釋作品的創意,小組內自評,小組間互評,評出最佳作品、最佳效果、最佳創意等。通過小組的合作,使學生充分體驗到集體的重要性,體會到團結協作力量之巨大;通過小組自評,客觀認識自己的優點,尋找不足,努力改進;通過小組互評,學會聽取別人的意見,學會與人和睦相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通過自己確定目標、任務,加強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增強自信;通過成員分工,學會欣賞、肯定別人的長處,揚長避短;在制作過程中需要不斷吸納的新知識,又激發了他們的自學和創新能力。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這也是人類之所以有別于動物的地方。”學生在克服和處理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時,不僅是已有知識、技能的應用,而且還要求學生運用新學習、新技能,去解決過去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去潛心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活學活用,去完成自已的目標任務。來自內心的動力才是強烈而持久的,依靠來自教師和父母的外力則是短暫的。在這樣一個愉快的知識和技能的探索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索,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勞動成果的成功展示,無一不在讓學生體驗著學習、勞動、成功的快樂,有利于樹立起克服困難、戰勝自我、勇于探索的信心。
教師對作品的評價作為小組自評、小組互評的補充,對于在制作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形成及提高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評價,解決制作中出現的問題,總結復習運用到的知識,講授新的知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激發學習興趣,在失敗中不斷地去進行總結、改進,直到成功地完成既定目標,使學生在自己的成果中體驗學習和成功的快樂。
項目教學是藝術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教學模式,教師要轉變傳統觀念,著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讓學生在一個個項目的完成中快樂、自信地學習、進步,使他們的人生軌跡呈現出“節節高”的態勢,讓項目教學法在不斷的嘗試中成熟,發展,發揮它在教學上的積極作用。
筆者參與實施了以上項目教學實例的全過程,也深刻體會到采用項目教學法確實能夠為我們提高教學效率帶來很大的實惠,但實施項目教學法把握好的幾個環節十分關鍵。
所謂“合適”,首先要有目的地去選擇項目,所選項目應包含教學計劃內要教的各學科的內容,這樣才能在完成項目的同時,保證學生掌握應學習的內容;其次是項目的完整性,項目從設計、實施到完成必須要能夠有一個完整的成品出來,作為項目的成果,使學生完成項目后有一種成就感,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要能做到得心應手,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如:方案設計、搜集信息和資料、估計項目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如何解決等。
項目的實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因此一定要調動學生參與項目教學的積極性。如果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項目教學就沒有辦法進展下去,教學效果可能還不如傳統的教學方法。其實要調動學生參與項目的積極性,方法很多,比如采用賞識教育法,展示項目成果并將成果作為回報獎勵給學生使之有一種成就感等等。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項目教學才能有創新,有發展。
項目教學的實施,不可能靠老師或個別的學生,相反,如果全班學生一起完成一個項目如果項目容量不大,往往也會失去其本身的意義。分組教學是項目教學法常用的模式。分組前老師必須要熟悉全班學生的基本情況(實際上就是教學對象分析),分組時讓學生自由組合,然后教師再進行調整。一般每組3--5人,最好不要超過8人,必須使每組好、中、差的學生搭配合理,培養學生小組協作和團隊精神,然后給每個組分配任務,教師應將事先準備好的書面工作計劃發給每個小組檢查核對以便更好地進行工作。
教學評價也就是檢查項目成果,進行成績評定。如果只檢查結果的話,小組內每個同學的成績相同,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應對項目的全過程進行評價,比如:觀察小組工作中哪些學生是主角,做的工作多而且重要,哪些同學處于次要地位,是在別人的指導下工作的;和不同的學生談話并提出一些問題等。另外,常常有一些學生的結果和老師的不同,但是只要學生說明原因,理由是否充分都應該肯定,并予以引導、表揚和鼓勵。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