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活動是幼兒在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通過與區域環境、區域材料的互動,能夠獲得各方面的發展。對幼兒來說,區域游戲的材料是引發他們積極、主動探究的刺激物。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于世界的認知還是具體的、形象論文聯盟、感性的,常常需要借助于實物和動作。因此可以說,材料是幼兒學習與認知的中介和橋梁。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告訴我們,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占主要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時,我并不急于介入,而是細心觀察,在必要時給予適當的引導,并在活動結束后對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從而調整活動各環節。以表演角為例論述。
在一個由爸爸、媽媽、孩子組成的完整的家庭中,我們往往忽視了父親這一角色。大多數幼兒對于父親、父愛的理解是很模糊的。因此,在進行“媽媽,我有多愛你”主題活動中,我適當地為幼兒穿插了一些關于父親這一角色的認知,以幫助幼兒了解寬容、含蓄、內斂的父愛。
在閱讀活動中,我給孩子講了《豬爸爸的屁》的故事。講的是一個愛放屁的豬爸爸和它的豬寶寶們的故事。愛放屁的豬爸爸神氣、寬容、幽默、和藹可親,豬寶寶們都很愛它。故事很溫馨,豬爸爸憨厚可愛,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觀察內容:coco戴上頭飾,衣服里裝一個小枕頭鼓起“豬肚子”,塞好“尾巴”,完成后高興地說:“我是豬爸爸。”“哎,你的煙斗!”小潔提醒道。于是,coco拿起煙斗含在嘴里,模仿豬爸爸叼煙斗的樣子。
coco擺好炊具開始做飯,這時,辰辰對coco說:“爸爸,你在干什么呀?”coco回答:“燒飯呢!工作呢!自己玩一會兒。”說完,嘴里發出“噗!噗!”聲,并撅起屁股模仿豬爸爸放屁的樣子,辰辰和驊驊也立刻跟著“噗!噗!”地學放屁,三個孩子都開心地笑了。
coco做著飯忽然想起了什么,他放下手里的東西出去了,接著又回來了,嘴里說著:“爸爸下班嘍!”這時,辰辰和驊驊跑了過來,“爸爸,媽媽,我們玩吧。你們在做什么呢?”coco說道:“爸爸給你們燒飯呢。又燒飯又上班,好辛苦的哦!”……
游戲中,幼兒對于各自的角色都能做到位,而且有模有樣,大家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但是,角色間的相互交流、互動不夠。“豬爸爸”對孩子的愛護體現不明顯。
在幼兒角色游戲中,由于是初次進行《豬爸爸的屁》這一扮演游戲,教師需要對幼兒的活動有一定的引導,適時的指導有助于孩子進一步理解角色,促進游戲流暢、深入地進行。
“爸爸辛苦了,看會兒電視。”說著,coco坐在椅子上假裝在看電視。辰辰和驊驊跑到coco面前說:“爸爸,散步去吧!”這時媽媽說道:“該洗澡啦!水燒好了,快洗澡吧!”coco:“好吧,先洗澡吧。”于是,coco、辰辰論文聯盟驊驊開始假裝給自己洗澡。(這時我提醒coco道:洗澡的時候豬爸爸應該幫豬寶寶做什么呢?coco想了想,笑著對辰辰和驊驊說:“來,爸爸給你搓搓背,給你洗洗尾巴……”)
洗完澡,coco說道:“走!我帶你們去迪斯尼樂園。”接著,coco帶著辰辰和驊驊出門繞教室走。突然,coco說道:“呀!走迷路了。”(這時,我說道:我是,我帶你們回家吧。)
為了對前后兩次活動觀察有一個縱向比較,我選擇了第一次觀察的四名幼兒。通過引導孩子對父愛的討論,孩子們對于父愛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這在角色表演中有了明顯的體現。我對孩子適時的引導,促進了他們對角色的理解。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