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民主監督是黨內民主發展的重要保障,可有效推動我國政治民主化發展進程,高校是培養高級人才的搖籃,主要任務為培養我國社會主義的可靠接班人與合格建設者,而高校黨內民主監督作為高校黨建監督重要戰略局部,對于我國高校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戰略實施具有推動作用,但高校黨內民主監督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采取有效途徑,加強黨內民主監督。
黨內民主所指的是生活里,所有平等地管理與決定黨內的事物,讓的民主權利得以實現,其實質為加強所有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增強對黨事業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在黨章規定范圍里,讓代表積極表述自我建議,加入黨對我國事業領導中來。黨內民主監督所指的是與黨組織按照民主形式加強自身活動制約,獲取黨內民主發展的目的。高校黨內民主監督為高校黨內民主發展有力武器,是推動高校發展重要保障,監督是伴隨著民主而生的,無監督也就沒有民主,實施民主監督可更好實現民主,促進我國政治民主進程發展,實現我國政治文明發展。
近些年,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高校基礎建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高校所蘊藏著巨大商機,這使得高校學術凈土沾染了世俗風氣,不斷出現高校建設腐敗的事件,高校的學術問題,引發了社會各界不滿,影響了人才培養作用,而高校黨內民主監督途徑加強,可有效制約高校領導職權應用,輔助高校領導的勤政廉政,在引導高校領導正確運用權力,服務師生方面,具有良好推動作用。高校黨風建設質量直接影響高校學風、校風建設,對高校人才質量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加強高校黨內民主監督,可有效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讓人們精神生活更為豐富。
高校的核心競爭力為人才問題,要培養、留住與用好人才,需要良好環境創造與濃厚民主氛圍營造,高校民主監督在學校民主建設當中起主導作用,是教學、學術與管理民主重要保障,沒有黨內民主監督作為保障,教學、學術與管理民主均會受到一定影響,要提升高校的核心競爭力,黨內民主監督加強必不可少。加強高校黨內的民主監督,可有效提高其管理水平,民主監督需要依靠學校師生良好辦學思想,傾聽不同聲音,廣開民主通道,有效落實教職工與社會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與監督權等,調動人們積極參與熱情,促進高校改革,加強黨內的民主監督是教育事業發展必然要求。
在高校民主監督中,思想認識程度不夠,被監督者沒有認識到民主監督重要性,無意識淡化民主監督,讓民主監督浮于表面形式,被監督者并不重視民主監督結果,認為黨內民主監督是和領導對著干,高校教師依照教學計劃來安排課程,大多有課來,沒課就在家里備課,僅參加一下學校安排政治組織學習與教研活動,對學校領導權利與學校發展狀況了解不多,議政意識薄弱,也就談不上民主監督了,針對群眾反映問題,有些高校調查處理不認真,采用冷處理方法,最后不了了之,使得群眾對民主監督失去信心,不愿參與黨內民主的監督。
高校是學術性強且相對獨立的,與監督機制不相符,并且黨內民主監督為同級監督少、上級監督較多,大多處于虛監狀態,黨內民主監督主體是學校紀委,其監督對象為,尤其是干部,可在實際活動中,紀委并不能很好發揮民主監督作用,學校黨委與紀委間是被領導與領導的關系,紀委書記盡管是領導班子的成員,可在班子里往往排位在最后,紀委有關成員調動與升遷一般掌握在黨委手中,紀委僅是黨委一個處室,并不能起到良好監督作用。在黨內民主監督方面擁有一些較好的制度,可在高校有關監督制度并沒有建立起來,高校黨內民主監督通常參考監督制度來執行,這與高校實際情況不符,干部監督與管理脫節,影響黨內民主監督發揮,監督責任也無法落實,有關責任追究落實也不到位,黨內民主監督工作拖拉,責任追究少,有些責任追究也就不了了之,這使得高校黨內民主監督工作開展并不是很理想。
加強黨內民主監督意識,讓每位均愿意監督及接受監督,這是黨內民主監督基礎,可從下列方面著手,其一強化黨性教育,讓高校與干部認識黨內民主監督影響著黨于的興亡以及學校生存發展,加強其主動自覺性,有效解決不愿意監督問題;其二強化當即當歸教育,讓廣大認識民主監督重要性,并了解黨內民主監督任務、方針、方法與內容等,知曉如何監督與保護自我,從而解決不會監督與不敢監督的問題;其三強化黨內民主監督的責任意識,加強監督者民主監督觀念與民主監督意識,當出現決策失誤與權力濫用現象是,要追究領導直接責任,最責任落實方面最好出臺有關硬性規定,校級領導監督不到位的,要針對問題糾正與查處,導致嚴重后果的,要追究有關領導與上級部門的連帶責任,經濟損失嚴重的,并觸犯刑法的,應移送司法部門審處,同級班子成員在事前知情或事后隱情的,應該追究包庇縱容責任,從而提高高校民主監督意識。
要加強高校的黨內民主監督,需要從下列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完善高校黨內的組織生活、黨內批評、民主評議與民主生活等制度,讓每位均能充分行使黨規批評權;二是注重黨內與黨外監督的結合,兼職與專職監督的結合,以及上下與下上監督的結合,有效推動行政監督、法律監督與群眾監督等作用 ,像群眾監督,學校應鼓勵群眾對高校的行業管理、經濟運行與學術運作等實施監督,并公開運行程序,加強對高校黨內事務參與權、知情權與監督權等,人人均是監督者,主動參與監督或者接受監督局面,從而形成有效監督網絡;三是完善高校黨內的申訴、機制,讓具有行使檢舉權、控告權與申訴權等權力的渠道與保護措施,并真正維護尊重的權利。
為方便師生監督,需要加強師生員工的知情權,這樣才能加強高校民主監督,腐敗行為出現是由于權力運作不知情,通過暗箱操作得逞的,加強校務公開,需要擴大校務的公開范圍,確保師生知情權,有關學校重大問題決策依據、執行過程與結果,尤其是學校發展的戰略、改革方案、財務決算、干部任用與招生收費等,凡是沒有涉及保密問題的,均應將其條件、程序、標準與結果等進行全面公開。有關重大決策預告與意見制度,在全校范圍里應提前公告,組織師生討論或者開展座談會,有效聽取師生與專家意見,同時還應依據高校特點,擴展公開渠道與形式,可運用多媒體,建立oa系統,隨時公布高校情況,接收群眾監督咨詢,使高校管理更公開透明,有效體現管理制度化、民主化與科學化。
高校是人才培養搖籃,聚集著大量高級人才,黨內民主監督作為我國政治民主重要推動手段,高校民主監督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從而影響我國教育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在高校中,加強黨內的民主監督有效途徑為提高高校與廣大師生群眾的監督意識,完善高校民主監督機制,廣開民主監督渠道,運用現代網絡及計算機等手段,加強民主監督公開透明化,可有效提高高校的黨內民主監督。
[3]靳曉光.高校派民主監督機制的構建路徑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