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外語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越來越受到更多的關注,就業率的低迷反映了外語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離社會的要求還有差距,學校對學生培養的評價體系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標準產生了誤差,本文主要探索如何從市場需求開始倒推學生應掌握的知識及能力,探索如何以考試模式改革為切入點來全面推進高職外語專業教學的改革,并最終提高學生培養質量。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外語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技能工具,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也不再僅僅集中在外資外貿等高級涉外單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外語人才的就業范圍也越來越寬。但極其矛盾的一點,在“麥可思2009年度高職高專專業小類就業率top100”中,商務英語、應用韓語、涉外導游和國際商務等外語專業及外語相關專業的排名均在80名之后,均遠低于其他專業;另外在麥可思和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出版的2010就業藍皮書中也將外語專業中的商務英語專業定位為“黃牌專業”。
從就業范圍越來越寬與就業率不高的矛盾中不難得出,目前高校外語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和社會對外語人才的能力要求還有一段距離,高校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和社會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存在著誤差。
考試作為評價教學質量、檢驗學生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不應該僅僅對科目進行考核,應該針對市場的需求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考核。為了學生畢業后能夠實現優質就業,必須將考什么、怎么考、誰來考、什么時候考等問題都要精心的計劃和設計。首先考試內容必須與市場對學生的能力需求相一致,其次考試模式必須能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客觀的評價。在這樣的考試模式體系下合格的學生才能符合社會的真正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
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將主要探索如何從市場需求開始倒推學生應掌握的知識及能力,探索如何以考試模式改革為切入點來全面推進高職外語專業教學的改革,并最終提高學生培養質量。
一、根據市場的人才需求標準來制定學生考核標準,即處理好考什么、怎么考、誰來考、什么時候考等問題。
通過走訪企業、人才市場及往屆畢業生,查閱及省市的近5年經濟發展規劃,找出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產業,并在該產業中尋找本地區或附近地區的相關企業。然后到企業進行深入的了解,找到外語專業學生可以就業的具體工作崗位。
明確具體的工作崗位后,與企業相關工作人員總結出該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以及這些工作任務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圍繞得出的知識、能力、素質等三方面的要求,在3年的時間內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來設計考試的內容。
首先,對于知識的考核應不再以精讀、泛讀、口語、聽力等科目為單位,應該將外語知識的考試和各種外語等級證書考試相結合進行綜合性的考核,做到以證代考。這樣一來可以實現教考分離,避免自己教師在進行評價時的主觀因素,增加了考試的嚴肅性及客觀真實性。另一方面以證代考也可以節省學生的學習時間,不用再為學校的期末考試而花費時間。
其次,對于能力的考核一直是個空白,應該以實際的業務操作或資格證書考試來進行考核。外語能力的考核應該按從易到難的順序設計一個實際操作項目庫,比如介紹家庭、敘述昨天、描述食物、描述天氣、路線介紹、病狀描述、預訂機票、制作簡歷、翻譯短文、隨機口譯等等,通過學生在項目庫中的隨機抽取進行考核;其他商務或旅游等專業能力的考核通過外語導游證等職業資格證考試來實現;綜合能力的考核應以參加活動的程度來進行考核,活動參與的多少、活動的大小難易、活動是否有意義、是否是組織者或主要參與者、活動是否取得成功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
最后,對于素質的考核目前大都以思想道德修養、身心健康、思想等人文素養課目的考試成績來進行考核,而這些科目基本都采用學生完成大作業的形式來進行考核,非常的流于形式化,缺乏實際的意義。對于素質的考核應該和學生的日常出勤、宿舍衛生、志愿服務活動、政治理論競賽、特長、突出事跡、獎罰情況、體育達標情況和人際關系和諧等方面進行考核。
首先,外語知識和專業技能等以證代考的情況,就以外語等級證書考試和導游證等職業資格證書的組織方進行考核。其次,外語應用能力以實際項目操作的形式來進行應該以外籍教師為主來進行,商務或導游等方面的實際操作項目應該以行業企業專家為主進行考核,綜合能力的考核應該由學生的輔導員、導師、學生會成員來共同進行考核。最后,對于素質的考核,應該由學生的輔導員、導師和班級同學來共同進行考核。
4、基于外語易忘的特性,結合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的特點,外語類專業的考試應該放在寒暑假之后開學初進行。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在2008年曾發布過一篇“關于我校大學生假期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報告中指出大學生在選擇假期的主要活動時,排名前三的選項分別是看電視(22%)、睡(18%)、上網(16%)。大多數的同學都覺得沒有了考試的壓力、學校的氛圍,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假期中不想學習、只想睡覺上網也就成為了大學生中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
根據市場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多方面年要求,對應上述的考試內容,對課程進行重新的設計。它既包含課內課程,也包含課外活動課程,既包含校內課程,也包含校外實習課程??荚嚹J礁母锏钠瘘c就是課程設計,必須積極應用多元智力理論、尊重職業成長規律、借鑒德國工作過程導向職業教育理論,建立基于典型工作任務及工作任務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深化學習領域課程改革,開發學習領域課程標準;堅持以能力為本位,以突出學生崗位能力的考核為核心,系統設計課程,特別是專業核心課程。
加大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力度,積極推進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提倡采用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推行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和行動導向教學、團隊合作學習方式;推廣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引進開發現代虛擬技術,提高虛擬實驗實訓質量;積極推進教師反饋文化建設,借鑒德國職教反饋文化經驗,引導廣大教師積極開展自我反饋活動,改進提升教學工作,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廣泛開展專業社會需求調研,為優化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依據。特別是需進一步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特別要明確專業的知識能力素質標準,探索開發專業的綜合知識評價指標、綜合能力評價指標和綜合素質評價指標。
積極開展崗位需求調研和職業資格調研,為修訂完善課程標準提供依據,進一步明確課程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特別要明確課程的知識能力素質標準,并依據標準制定課程的知識評價指標、能力評價指標和素質評價指標。
修訂完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包括備課環節質量標準、課堂教學環節質量標準、作業與練習環節質量標準、輔導與答疑環節質量標準、實驗實訓教學環節質量標準、課程設計環節質量標準、考試考核環節質量標準、頂崗實習環節質量標準、畢業設計(論文)答辯環節質量標準等,為考試模式改革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提供保障。
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操作規范、技能考核規范等,營造具有真實職業氛圍的實驗實訓環境。校外實踐教學條件是學生頂崗實習的基本保障,必須加強校企合作,進一步拓展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和內涵建設,加強合作育人、共同育人,積極吸引企業參與考核,引進企業考核要求,共同促進和完成在實習單位對學生考試模式的改革。
考試模式改革的關鍵是教師,必須首先加強教師實際動手能力的建設。積極引導廣大教師學技術、練技能,不斷適應“教學做一體”、“行動導向、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等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為考試模式改革提供保障。并將教師實踐動手能力作為教師施教的基本條件,凡達不到課程動手能力要求的教師,原則上不安排授課任務。同時,將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作為崗位考核的主要內容之一,實踐動手能力不達標,原則上不能評為優秀等級。
考試是檢查、評判人才培養質量的手段之一,考試的內容、方式和方法,必然反映出教育教學的理念、培養目標定位、培養模式定位、教學過程的特點、教師個人的全面素質,以及與教學目標實現相關的教學方法、實驗實訓條件等。考試模式是考試內容、方式和方法的集中體現,考試模式改革必然帶動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條件、教學團隊等整個人才培養鏈條的全面建設。因此,以考試模式改革為切入點,可以推進人才培養方方面面的改革,全面帶動教育教學內涵建設。
[2]王茹勤.談加入wto對素質外語人才的需求[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5).
[5]中國勞動關系學院.07級勞動關系系人力資源管理1班調查小組.關于我校大學生假期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2008.04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