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他們不僅在成績上差,而且思想行為也差。如果不加以糾正使其轉化,不僅嚴重影響班風和學風,而且學生今后踏入社會極有可能走上歧路。因此,班主任必須擔負起轉化后進生的責任。幾年的工作經歷,讓我體會到了“耐心”和“愛心”是轉化后進生的一劑良藥。
后進生因為后天教育的薄弱或欠缺,而比一般學生多了一些毛病,但還未達到質變的程度。事實上,后進生的本質都是向善的,往往因為有了毛病后沒能及時得以糾正,漸漸發展,積少成多,多到簡單的教育不能改正的時候,他們就失去了同學和老師的信任和好感,漸漸的,他們對自己也會失去信心,自暴自棄。如果這時候,我們老師不及時地給予幫助,那么,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當然,由于后進生本身存在太多毛病,所以后進生的轉化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一般要經歷醒悟、轉變、反復、穩定四個階段。有句話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培養塑造一個人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更何況是有著不良行為習慣的后進生。因此,說服教育要循循善誘。后進生的思想行為與一般學生有差異,他們通常在老師面前總是緊閉心扉。我們要做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態度一定要和藹、要低聲慢語、盡量從多種角度去引導,開啟他們心靈的大門。在幫助和支持的行動上要堅持不懈,更要耐心細致地洞察他們的各種細節,重視其微妙的變化,一旦有了進步,哪怕是在你看來很微不足道的一點點進步,也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與表揚,同時也要指出他們還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鼓勵他們向更好的方向轉化,并且要長期堅持下去。當然,在轉化過程中,后進生故態復萌,出現多次反復,是一種正常現象。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我們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因勢利導,使后進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我相信,只要我們老師有足夠的耐心,有堅持不懈的毅力,那么我們的后進生一定能獲得長足的進步。
“愛生”不容易,“愛后進生”更不容易。有時,我們老師一個粗暴的動作,甚至只是一個責備的眼神,盡管不是十分刻意,卻已在后進生面前隔起了一道心靈的屏障。所以,我覺得當后進生犯錯或不守紀律時,我們老師千萬不可憑一時之怒而撕破臉皮,而更應心平氣和,依照具體情況開展正確而有效的教育。
后進生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見、相對獨立的人,他們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關心,渴望能融入集體之中。如果我們教師能滿足他們的這種需求,讓他們感受到關心和溫暖,他們就會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從而樂于接受教育。為此,作為一名稱職的教師,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去滿足他們的正當需要,以此去觸動他們的心靈,喚起他們的共鳴。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的過失不管多么嚴重,如果不是出于惡意,就不應該責罰他。”后進生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往往比其他學生容易犯錯誤。如果我們教師用對一般同學的要求去嚴格對待,效果肯定不好,甚至會適得其反。因此,我們要冷靜地對待這部分學生的過錯。切諷刺、挖苦、處罰,而是要在平等、和諧、融洽的關系中同他們擺事實、講道理、真正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
誰都喜歡聽好話,適當的好話是能起到鼓勵和促進作用的。其實,我們的后進生更渴望聽到老師的好話,因為這樣的話他們聽到的太少了。所以,我們教師在教育后進生時千萬別吝嗇幾句好話,多鼓勵,多表揚,哪怕只看到一點點進步,也要及時地送上一句祝福的話。這對后進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是我對轉化后進生所談的幾點不成熟的看法,我覺得我們的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發育階段,思想行為并未真正定型,可塑性極強,只要教師引導得好,后進生完全是有轉化的可能的。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切不可在轉化后進生工作上悲觀失望、放松、甚至是放棄。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