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點。長期以來,在我們的青少年教育中,生命教育是缺位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得走上社會的青少年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不知所措,最終導致心理防線崩潰,為輕生埋下禍患。所以,青少年生命教育亟需得到關注,對青少年進行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長期以來,在我們的青少年教育中,生命教育是缺位的,人們普遍沒有真正意識到生命教育對人生存意志的影響。我們的教育長期以來以學業為主,缺乏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其實,教育的起點就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點。由于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缺失,導致許多青少年走上社會后,卻不知如何應對隨時可能降臨到自己頭上的困難和挫折。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來自社會、家庭、自身等方面壓力的增大,更使得他們面對困難茫然四顧,遭遇挫折不知所措,最終導致心理防線崩潰,為輕生埋下禍患。今年以來的富士康“連跳”事件足以震驚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讓我們不得不去反思我們教育中缺失了什么!其實,早在2005年,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就在《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中談到,中學生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考慮過自殺,占調查總數的204%,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占65%。[1]因此,只有把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告知孩子,讓每一個學生都懂得要尊重生命,愛護生命,敬畏生命,悲劇才不會重演。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接受過“生命教育”的孩子,同等條件下,其心志的抵抗力明顯高于其他孩子。所以,生命教育亟需得到關注,對青少年進行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生命教育理念肇始于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早在1968年,他便積極倡導并實踐其生命教育理念[2]。隨著全球自殺率的不斷上升,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預防自殺協會共同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世界預防自殺日”,生命教育逐漸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關注。
對于生命教育的界定,有多種不同的提法。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廣義的界定,即一切與青少年生命有關的教育都稱之為生命教育。一是狹義的界定,即針對青少年生命歷程中的重要問題而開展的有針對性的生命教育。近年來港臺地區開展的生命教育、發達開展的生命健康教育都是屬于后一種。2005年3月上海在全國率先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生命教育是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3]這是中國教育部門第一次明確定義,當然也是對生命教育的狹義界定,本文生命教育也取其狹義之意。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日益發展,文化日益多元,觀念日益開放,資源日益豐富,為青少年獲取信息、開闊視野、培養技能提供了寬廣的平臺,但隨之而來的消極因素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給青少年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此外,校園傷害、意外事故等威脅學生人身安全的各種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養青少年形成科學的生命觀,進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同時,科學發展觀理念下的社會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生命教育是社會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因為社會的持續發展不僅需要物質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更大程度上需要人力資源的可持續性。青少年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未來人才,只有自己擁有正確的生命價值觀,才會好好學習,早日成才,報效祖國。
青少年是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生命質量決定著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我國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生命教育是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重要根基。全面發展的青少年只有擁有健康的生命這個根基,才能得到各方面的鍛煉和塑造,才能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棟梁之材。把他們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棟梁之材,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和崇高使命。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競爭的加劇,個體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與此相伴,青年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重視生命教育,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共同課題,也成為我國學校教育的必然趨勢。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一個特殊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的生理發育逐步成熟,但心理發育相對滯后。在這個時期,青少年極易產生生理、心理和道德發展的不平衡現象。如果青少年在生理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時指導,對無法預料且時有發生的隱性傷害往往難于應對,就會導致一些學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為失控等現象。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日新月異,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之家庭貧困、就業困難等問題的客觀存在,特別是當代青少年多為獨生子女,社會經驗不足,缺乏一定的耐挫力,稍有不順,容易走極端。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這些特殊性,決定了教育必須正視青少年心理發展落后于生理發展的實際,對青少年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及時加以疏導,使其向積極的方面轉化。
我國的生命教育尚處于萌芽階段,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共同推動生命教育的發展。在學校,生命教育可以和學科教學、專題教育、課外活動、校園文化建設、德育、心理教育等有機結合起來,充分整合和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優勢,調動廣大教師參與生命教育的積極性,增強生命教育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上,生命教育可以說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家長,一定要有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的意識,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滲透生命教育。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生命的重要和美好,才會珍愛自己的生命,珍愛他人的生命,才會努力去想辦法提高自我和他人的生命質量。而社會,作為生命教育的大環境,必須越來越承認教育應該是個性化教育,而不是整齊劃一的統一性教育,給孩子一個清潔寬松的成長的環境。
[1]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n]北京科技報2005.8.5
[2]劉衛平,武秋林,劉衛紅.安陽市青少年學生生命意識現狀與教育需求.[j]中國學校衛生,2005(2)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