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人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誠信”道德的內容、體系及其價值和意義認識不夠,這使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得不到社會道德力量的強有力的支撐。在許多地方,“誠信”的喪失已經成為窒息經濟發展的強大障礙和“瓶頸”。因此,“誠實守信,嚴于律已”作為一項基本要求,已成為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之一,這對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總書記在社會主義榮辱觀中號召全體公民要“以誠實守信為榮”;同志也曾在十六大報告中強調,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其中“明禮誠信”被列入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道德規范。同時“誠實守信,嚴于律已”作為一項基本要求,成為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之一。
誠信是人類共同呼喚和締造的美德,是一個人生存和一個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尤其在加入世貿組織的今天,誠信的重要性更加凸現在我們的面前。面對更加開放的國際市場,我們的競爭能力不僅表現在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價格上,而且表現在信用、信譽上。不講誠信,不守信用,我們在國際市場上將沒有立足之地。誠信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搞好誠信教育關乎祖國的未來,大學生是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中堅力量。因此,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具有以下深遠意義:
誠信是中國傳統倫理文化的重要范疇,是我國傳統道德中最重要的規范之一。大學生既是復興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又是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主要載體,因此加強大學生的傳統誠信道德教育,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重視和要求實事求是的精神,是中國傳統誠信觀的特點之一。誠信得以建立的基礎是“求真”、“求實”,否則無以誠信,因此是否能夠做到求真、求實,是履行誠信原則的關鍵所在[1]。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理論精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法寶。”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忠誠于人民,對人民誠實守信。中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與各派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直至取得今天偉大成就的歷史表明:取信于民是中國贏得民心,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而今天的大學生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對象和黨的事業的接班人,更應該繼承我黨的這個光榮傳統,并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理論和黨性修養,提高其政治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人的本色,確保執政黨的地位,才能確保黨的事業不斷取得更大的勝利。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市場經濟愈發達,愈要求誠實守信,這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現代文明的基石與標志。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加速,誠信更加成為投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甚至決定著一個、一個地區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主力軍,作為未來wto經濟的主要參與者更應該遵守誠信道德原則。
誠信是人的一種道德需要,它是建筑在高度自覺、完全自律的基礎上的,是為他人著想、為社會著想、認真履行合同的義務和責任來體現的一種需要。那么,高校如何加強誠信教育呢?
首先,教育的誠信,教師成為學生的楷模。大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不僅教學生知識,更要教學生做人。教育的方法很多,但身體力行的示范作用無疑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造成很強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誠信”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努力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道德修養,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用良好的道德形象教育影響學生[2]。
其次,要在學生、學生干部中培養一支講道德講誠信的標兵隊伍。我們必須首先加強學生、學生干部的學習,使其充分認識道德修養誠信教育的重要性,增強其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把這些學生骨干培養成重誠信講道德的標兵,使其做表率和楷模,樹立學生身邊的誠信榜樣。
再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良好的誠信氛圍。充分利用學生社團組織的優勢,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的道德教育成為自覺的素質修養行為。學生社團是學生自發的群眾組織,其成員眾多,由于開展活動一般都是學生自發組織的,因此容易被學生接受,參與的學生比例也比較多,影響力和號召力都比較大。那么就可以把學生社團作為一個宣傳誠信修養的重要陣地,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誠信教育辯論賽、小品賽、競選誠信標兵等,在校園內積極營造“講誠信光榮、不講誠信可恥”的校園氛圍,使學生自覺養成誠信意識。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許多人為了私利,把誠信的美德拋到了腦后。可以說我國目前的信用制度是不健全的,人們的信用意識有些是不健康的。我國至今沒有健全的信用法律制度,這種狀況的持續已經開始導致整個社會出現了不同層面的信用危機。如為幫助貧困學生上學,為貧困學生提供了助學貸款,而銀行方面對大學生們最終的還貸行為不是特別有信心,這是金融信用危機的反映;再比如有的企業以廉價的報酬使用人才,再以種種理由在試用期快結束時解雇人才,但社會尤其是畢業生卻往往沒有有效的方式對此進行防范。當然還有產品信用危機,社會上各種虛假宣傳廣告盛行,不實承諾比比皆是。在這種信用體制沒有健全,信用危機存在的市場環境中,對守信缺乏激勵機制。
“人無信不立、市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誠信已經成為大學生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成為現代市場經濟的生命,成為強盛、文明的重要標志[3]。切實做好誠信教育的工作,努力讓廣大大學生做到以誠為本,誠實守信,是我們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不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誠實守信,更是大學生成才所不可缺少的優良道德傳統。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