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美國耶魯大學的彼得·薩洛維和新罕布什大學的約翰·梅耶兩位心理學家首次提出這個概念以來,情商理論已在世界各國的學校教育中產生深遠影響。
近年來,地方高校不斷登載一些學業優秀的學生因為情緒失控發生極端事件的新聞。部隊校院作為環境特殊的高校,此類事件更是不斷發生且呈上升之勢。這些駭人聽聞的事件都令人困惑,為何這些智力較高或不低的人能做出如些魯莽沖動之事?仔細想想,我們自己也常會情緒失控,且有悔不當初的行徑。情緒的控制力究竟對人的行為影響多大,情商教育在部隊院校的學員管理工作中發揮著多大的作用,加強情商教育對部隊首要強調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何助益,這些都是本文所要探究的內容。
情商又稱情緒智力,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情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激勵自己情緒的能力; 認知他人的情緒的能力; 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情商的水平不像智力水平那樣可用測驗分數較準確地表示出來,它只能根據個人的綜合表現進行判斷。心理學家們還認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點:社交能力強,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懼或傷感,對事業較投入,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較豐富但不逾矩,無論是獨處還是與許多人在一起時都能怡然自得。專家們還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和童年時期的教育培養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成人后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和訓練,也可以使個人的情商得以提高。通過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情緒的自控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了解程度、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對他人的理解與寬容程度。
部隊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院校的日常管理和工作中處于基礎和首要地位。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部隊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例如:教育的思想觀念,教育的方法、內容和手段,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質等方面。所以,要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層發展,就必須正視這些矛盾和問題,努力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新理念,不斷增強思想政法教育的實效性。
近年來,部隊院校學員打架斗毆現象頻繁發生,嚴重影響了學校管理及穩定。一方面原因是軍校學員大多年輕氣盛,在情緒上存在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容易沖動;另一方面,軍校嚴格封閉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員的焦慮情緒,在特定的環境下會容易情緒失控;再次,現在很多學員都是來自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從小對孩子的過分溺愛,養成了孩子從小就任性,霸道,自私,目無尊長的個性。面對層出不窮的軍校極端事件,管理者能做的唯有強調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給學生開會、談心、寫心得體會等方式。但這些措施治標不治本,往往收效甚微,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問題的根源,造成學生表面服從,內心反叛。在一定的環境誘因下又重蹈覆轍。而情商教育則能夠使學員有效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凡事三思而行。當遇到讓自己發怒的事情時,知道如何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和運用學過的如何控制情緒失控的策略,使血液留在大腦里,做出理智的行動。正如美國人曾開玩笑地說:當遇到事情時,理智的孩子讓血液進入大腦,能聰明地思考問題;野蠻的孩子讓血液進入四肢,大腦空虛,瘋狂沖動。是的,當血液充滿大腦的,你頭腦清醒,舉止得當,反之,當血液都流向你的四肢和舌頭的時候,你就會做蠢事,沖動暴躁,口不擇言。其實,情商教育可以讓學員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寬容與合作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表現,是當今和未來社會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解決的是人生觀、價值觀問題,目的是讓學員從思想上,政治上端正方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但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轉型,人們的價值觀越來越多元化,加之對軍人轉業、退伍安置政策的逐步調整,軍人“二次就業”與前幾年相比風險性加大,無形中增強了在職軍人的危機意識。促使一部分軍校學員產生了“在部隊混幾年就走”的消極思想。在此情形下,要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依靠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為學習動機的產生主要依靠內因起作用,情商理論啟發我們,尊重教育對象的內在本性,重視其內在需要,激發其內在動力,迫近其內在潛能,通過內化以實現其內在的道德自律和思想轉化才是激發學習動機的必要方法。美國教育家社威也說過:“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們能夠自己教育自己。再先進的思想道德規范如果不能轉化為受教育者的內在自我要求,也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
人的心理素質是伴隨著人的成長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當代的青年學生生長在和平年代,沒有經歷過戰爭和生活的磨難和體驗,缺乏對困難和挫折的承受力。軍校學員在校期間與社會接觸不多,社會經驗欠缺,畢業后進入社會得獨自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和高壓的職業風險,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質一樣,可以通過學習和鍛煉而獲得提高。而在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提高學員的心理承受力并沒有作為一個教育內容加以引導或重視。借鑒情商的理論就會發現,情商的第三條內容就是激勵自己情緒的能力,換言之就是如何在面對困難、挫折時繼續保持自信及努力,讓學員認識到人生之路不是一帆風順的,挫折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難免的,經常教育學生要有意識容忍和接受生活和學習中的挫折,明白失敗乃成功之母,明白許多飽經風霜、遭遇過人生坎坷的人比一帆風順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有作為。
高情商素質的主體是運用情商教育方法,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培養高情商客體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借鑒情商理論,提高授教的有效性,最為關鍵是要提高主體既教育者的情商素質。
1、自身保持積極的情緒。情緒是可以傳染的,我們常有這樣的體驗:如果身邊人心情愉快,有說說笑,則我們也會跟著高興起來;相反當我們身邊人心情郁悶,整天心事重重,慢慢的我們的情緒也會受到感染也會變得沮喪失望。教育者要正確認知和理智駕馭自身的情緒,這是教育者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教育者的情緒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效果,積極情緒會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反之,教育者的消極情緒則會阻礙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開展。
在部隊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主要由帶隊的指導員和隊干部承擔,學員們與他們天天相處,時時面對,他們的情緒對學員的情緒有著重要的影響。工作中常會發現,不同的帶隊干部帶出來的中隊,在課堂紀律、情緒表達及師生交往上差異很大。所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情商,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給予學員一個正面的引導,培養教育出高情商的學生。
情商的第二個內容是認識他人情緒的能力,是指我們如果具有較高的情商,可以感同身受,體察他人的情緒。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處于主體地位,在工作中只有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體察他的情緒、情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理順他們的情緒,解除他們的困惑,才能有效地轉化他們的思想,真正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情商理論告訴我們,人總是受一定的情緒支配的,而人的情緒會通過各種肢體和行為語言表露出來。對待有行為問題的學員,在犯錯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如果他們產生抵觸情緒,就達不到教育的效果。但如果教育者深譜情商理論,具有較高的情商素養,就會及時感受到被教育者的正面或負面情緒,根據情形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人,目的是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 這一要求充分體現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為本的立足點,也說明了人際關系始終貫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整個過程,。一個能夠維持良好人際關系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使自己與被教育者之間建立起協調的關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構建和諧的軍校環境;一個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其談話的方式、態度易于讓被教育者接受和認同。軍校里大多數帶隊干部都對心理學不太熟知,對情商理念更是知之不多,在談話和做思想工作時依自己本真的個性,結果教育效果收效甚微,有時甚至讓學員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我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方面要注意把人際關系中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發揮對教育對象的正確影響和教育作用,使人際關系成為搞好思想教育的一個重要源泉和環節;另一方面,對人際關系中消極因素的作用注意加以防范,可以避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受到不良人際環境的抵消。
以上論述可以看出,情商對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都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身為部隊院校,在高度重視思想政法教育的時候,把情商教育也納入其中,或許更有助于建立和諧關愛有序的軍校環境。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