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語文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朝著使學生“反三”這個目標引導他們盡可能去探索,做到讀寫結合,從讀學寫,以寫促讀。閱讀是為了理解和汲取語言文字及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學中重視仿寫訓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仿寫,又稱模仿寫作,是作者照他人文章(或語句)的立意、布局、結構、表達方式等進行自我情感或信息的書面展示。從仿寫的含義可知,仿寫是一種模仿性學習范疇,是作文起步的階梯。心理學研究表明,模仿是一種心理現象,是人類,尤其是兒童的天性。呂叔湘先生說得好:“使用語言是一種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須具備兩點,一是正確,二是熟練。要正確必須善于模仿,要熟練必須反復實踐。”作文是一種技能,客觀存在著某種規律。仿寫的范例就是寫作規律和模式的具體化,是“形象化的寫作理論”,是小學生認識寫作規律的感性材料。因此,我們可以以范例的章法為章法,依章循法引導學生從事寫作練習,通過對范例進行分析、理解和仿寫,從而使學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脈絡和寫作方法,循序漸進地掌握寫作技能,提高寫作能力。
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每篇課文,都有很多小片段,但不是每一個小片段都可以進行單項訓練,而是在寫法上有一定寫作特點的,方能進行片斷訓練。但對于初次讓學生仿寫的片段,如果太難,學生不容易仿寫,就會扼殺他們的積極性。所以,開始必須選那些在寫法上具有明顯特點,而且學生又有內容可以仿寫,才能提高學生的仿寫興趣。如教《珍貴的教科書》一課,第二自然段寫到:“當時,我們的學習條件非常艱苦。沒有桌凳,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當桌子;沒有黑板,就用鍋煙灰在墻上刷一塊;沒有粉筆,就拿黃土塊代替。最困難的是一直沒有書,只能抄一課學一課。我們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書啊!”這一段是總分總關系段式,結構明了、簡單。學完這一課,讓學生以“現在我們的學習條件非常好”為總述句,來具體介紹現在學習條件非常好。這段對學生來說不難。仿寫內容貼近生活,能辦的到,學生寫作積極性很高,有個學生寫道:“現在,我們的學習條件非常好。我們有花園式的校園,有高大雄偉的教學樓,有著窗明幾凈而又寬敞舒適的教室,有不反光的毛玻璃黑板,有高度適中擺放整齊的桌椅,還有新發的各科內容豐富,插圖有趣,裝訂精美的教材。我們生活在這個年代里就要好好學習,為祖國美好的明天貢獻力量。”
片段選好后,如果讓學生寫的內容與模仿的內容相近,只是讓學生更換其中的一些詞語和變換一下句式,學生確實寫得不錯,但如果選擇的片段稍微復雜,仿寫的內容稍有變化,再讓學生自己仿寫,就寫不好了。所以,要想讓學生真正學得會,寫得好,教師必須教給學生仿寫的方法。如何指導學生習作呢?一是要認識這個片段的特點;二是幫助學生選擇寫作的內容;三是要讓學生口述以后再動筆。
1.開頭和結尾的仿寫。任何一篇優秀習作都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機統一,所以,在追尋“兒童精神”的前提下,關注寫作知識和技巧是必要的,情景開頭,睹物思人式開頭,開門見山式開頭,自然式開頭,含蓄結尾,篇末點題,前后照應……這種開頭結尾模式都能在課文中找到范例,我們可以隨時隨機加以指導。《麥哨》最后一段是這樣寫的:“是誰有吹響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一忽兒,四周都響了起來,你呼我應,此起彼落。那歡快的哨聲在撩起麥哨的東南風里,傳得很遠、很遠……”這種含蓄,悠遠的結尾,就被作為“經典”在全班誦讀,推波助瀾,舉一反三,一個學生就模其形,仿其神,這樣寫道:“陽光下,同學們的臉兒紅通通,錚亮亮的,似盛開的芙蓉花,連揮灑的汗水都帶著一絲兒喜悅,一絲兒甜蜜。在蔚藍的天空下,勞動的號子聲,同學們的歡笑聲和著秋風,傳得很遠很遠……”
2.在不同文體中仿。說明文簡單明了;詩歌則通過精練的語言、和諧的韻律、豐富的想象、來表達作者對生活的感受;散文有詩的意境,詩的節奏,它把詩音樂美和散文的舒放、靈活多樣的表現力融為一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融入文本,用心體會,在比較鑒賞中慎重選擇范例,學范例,仿范例,初步明白不同文體的不同特點。
閱讀教學是為作文教學服務的。在閱讀教學中,把每單元的“讀寫指導”、“讀寫提示”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讀寫指導”是單元讀寫訓練的重點和要求。在學習每個單元的課文時,就側重學生對課文的整體理解,讓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捕捉文章的中心,然后依據中心了解文章各部分的內容,劃分段落,概括段意,并弄清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關系。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組成文章的基本思路,學習文章中語言的運用以及表達方法的突出特點等,最后指導學生仿寫。在作文中,學生們有了要寫的材料,又有了寫作的方法,根據范文自然段里語句以及表達方式進行具體的模仿,做起文章來就有了興趣,寫出的文章就比較具體。
不論哪種仿寫,都得要求學生仿中有變,仿中有新,這也是仿寫最重要的一點。學會模仿別人的作品絕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模仿只是一種學習的方法,一種提高自己的手段。在練習過程中必須注意體會和創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接納、吸收對方的優點時融入自己的特色,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甚至超越對方。具體實踐中,我們首先從大處把握,在布局、思想上與例文進行對比,思考哪些需要借鑒,哪些可以有所提高,明確一個主題,這樣,文章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要做到深入文章、切到細處,可以借鑒一些精彩生動的字詞、富有意蘊的話,運用得恰到好處的句式等,只要能夠自然地融入于我們的文章,也是一種創新,至少是一種再創造。另外,對于某些語段可以進行必要的拓展和刪改,發揮我們的聯想和想象,就象串織一掛美麗的項鏈,需要的是閃閃發光的珍珠和自然的靈秀。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