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高校擔負著為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務,尤其是師范類院校,作為將來培育新生力量的主力軍,責任更加艱巨。如何積極有效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國精神,是高校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長期的基本任務,本文主要是針對師范類院校學生采取相應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特別是愛國主義精神淡薄?!稅蹏髁x教育實施綱要》中指出:“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族教育,但重點是廣大青少年。大學生是未來祖國建設的棟梁,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民族的興衰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敗?!备咝撝鵀榕囵B世紀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務,尤其是師范類院校,作為將來培育新生力量的主力軍,責任更加艱巨。如何積極有效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國精神,是高校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長期的基本任務,也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一項緊迫任務和重要課題。
作為師范類院校的大學生,自身的各方面素質要求都要格外的嚴格,尤其要具備愛國主義情操。但是近幾年的教育實踐結果證明,一部分學生淡化了愛國主義精神。比如,舉個現實的例子,在一次和學生交談的過程中,問及幾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如我國是個什么性質的,是我們的什么領導人等,按理說這些問題都是在平常不過的了,但一部分學生的回答讓我為感到擔憂。他們的答案千奇百怪,“我國是個資本主義、是個非資本主義、是個民主主義的”,就是不知道我們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另外對于的職務,學生給予的答案是總統、經理、總經理等滑稽的答案。這些情況讓人覺得可悲,中國青年一代對自己的如此陌生,又如何將的未來交給他們呢?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也遭遇過許多挫折。我們之所以能戰勝這些災難,是因為我們鑄就了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愛國主義精神的鼓舞下,人們會產生一種對祖國前途和命運的高度責任感和義務感。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廣大青年們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因此更需要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作為正確認識個人與祖國價值關系的人生價值準則,大學生應當加強愛國意識,并將愛國主義精神轉化為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理想,從而會更加努力學習,奮力拼搏,立志成才,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兩課”一直都是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對大學生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理論教育的第一課堂。因此,高校應從實際出發,縮短“知”和“行”的距離,使學生真正認識到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社會深刻變革的真正意義和內涵,認識到全國人民在中國的領導下進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真正意義和內涵,從而激發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們的民族自信心,把愛國主義思想落實到具體,為今后能夠樹人打好基礎。
為了提高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學校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豐富的愛國主義社會實踐和主題教育活動,通過看歷史的變遷、家鄉的發展,來謳歌祖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升華愛國主義教育這個魂。同時,學校倡議大學生積極參與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參觀紅色革命根據地,投身到社會中。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調動和提高同學們的參與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
師范生是未來人類的靈魂工程師,要把職業道德教育與個人發展、報國之志有機結合起來,大學生雖未走向社會、開始正式職業生涯,但現在必須明白這一道理,并好好學習,為將來報效祖國作好準備。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主旋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培養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師范類院校是為培養和輸送教育人才的機構,因此加強師范類院校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
[4]劉光權.高校多途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新探.廣西梧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4).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