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在微博時代搞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擺在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新課題,溫州醫學院仁濟學院以“交流、交融、交鋒”6字為指導方針,積極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求是》在2010年的第1期發表總書記《努力開創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新局面》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指出: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據此,溫州醫學院仁濟學院學習提出“交流、交融、交鋒”六字方針指導學院“思政網軍”建設,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打好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主動仗,就必須按照素質高、結構優、能力強的要求,主動建設一支思想政治水平高、網絡業務能力強、熟悉大學生思想狀況和上網規律的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穿著“紅色馬甲”的“思政網軍”。
有人說,19世紀是鐵路時代,20世紀是高速公路時代,而21世紀是網絡高速公路時代。①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互聯網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創舉之一,網絡文化是先進文化的杰出代表?;ヂ摼W雖然因其多元的文化環境、潛隱的政治環境、非控的輿論環境、缺乏理性的環境和困惑重重的倫理環境等特點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重重挑戰,但其主流是先進的,正面作用大于負面作用,機遇大于挑戰。學院院黨總支在分析客觀情勢的基礎上認為:“思政網軍”建設的理念是主動介入網絡,與大學生共成長,從觀念上消除偏見,決不能視網絡如同洪水猛獸,對上網學生決不能用批評、訓斥的教育方式,采用圍、截、堵的方式,而是換之以理解、包容、接受、參與,對上網學生甚至網癮學生給予平等對待和無私關愛。為此,學院黨總支站在全局高度,先后數次組織思想政治輔導員參加網絡文化專題培訓,千萬百計請知名專家學者到校為輔導員作專題講座,鼓勵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以參與者、關注者、引領者的身份參與大學生網絡群體活動,倡導大家用網絡技術和信息牌平臺,用平等對話交流的方式,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如今,學院思想政治輔導員中,100%擁有自己的博客,100%加入自己所分管學生的qq群中,絕大多數輔導員能夠積極采用網絡技術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做好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不了解學生網絡使用狀況,則無從談起。學院定于每年九月份由各分管輔導員采用分層抽樣調查,隨機訪談和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對學院學生的網絡使用狀況做了深入調研,這為做好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石。此外,學院黨總支積極鼓勵輔導員開展相關研究,這些研究的展開為學院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形成了理論與實踐相互推動、相互支持的良好態勢。
交融是交流的深入,要想真正做到與學生網民的和諧共處,水乳交融,“思政網軍”必須積極參與網絡活動。
“思政網軍”的戰斗力強不強,能力是關鍵因素。為了提高“思政網軍”的戰斗力,學院黨總支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針,一手抓“思政網軍”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一手抓“思政網軍”的信息技術能力,改變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導員不精通電腦,懂電腦的輔導員不會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象,努力使“思政網軍”成為網絡和德育相結合的專家。近年來,學院先后多次資助輔導員參加網絡自動化辦公軟件培訓,每年定期舉辦網絡技術培訓班,多次請專家就網絡文化建設做專題講座,《中國-輸不起的網絡戰爭》、《網絡傳播》、《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等書籍人手一本,現在每個輔導員都對學生開放自己的qq空間、博客,很多輔導員對于學生推薦的視頻、網站、益智類游戲樂此不疲,這樣一來,師生之間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交流暢通了,工作起來也順手了許多。
網絡互動的自由性、平等性、互動性等特征決定了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在方式必須有別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單向灌輸式、訓導式方式,而必須尊重網絡主體的意見,讓他們自由表達,平等交流。在互聯網上,雖然師生之間不能直接面對,但可以通過開辟討論區、聊天室甚至是視頻聊天室來進行彼此溝通。
學院在不斷創新網絡思政教育形式的同時,還不斷開辟思政教育的新社區。學院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與校園網絡緊密結合,以生動鮮活的教育內容充實學院網站,開展形式多樣的網上主題教育活動。各級學生組織也開辟了自己的網絡社區。同時,實行網絡自治,即依靠學生建網站,支持學生管網站,指導學生用網站。
?。?)依靠學生建網站。學院每年以學生勤工助學方式,讓學生參與網站建設和維護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學院成立5年來,共有近1000名學生參與網站建設,參與包括欄目設計、網頁制作、程序開發、網絡安全、信息采編等工作,他們是學院網站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2)支持學生管網站。學院現有網絡評論員、網絡信息員200余人,他們既是被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在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發揮著骨干作用。學院組織網絡評論員、網絡信息員開展網絡調研,制定網上道德自律規范、網絡文明公約,引導學生在網絡中筑牢自律防線。學生信息員遍布校園網站,各大組織網絡社區和qq群,人人網、天涯、貓撲、七零三、八零四、校內網等學生經常登錄的熱門網站與社區,負責捕捉、反饋網上信息,定期總結bbs上的主要觀點,及時反駁消極信息。
?。?)指導學生用網站。學院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經常組織學生訪問著名理論網站,了解學科前沿和學術動態,撰寫網上研究論文,利用校園網開展理論宣傳和各種社會服務活動。
?。?)建立了限期辦理與答復制。在學院每周召開的聯席會上有一個固定議程就是要討論從網絡信息員和網絡評論員那里匯總的問題,對于能夠在規定期限內能解決的問題,就讓有關部門在規定期限內給予辦理;對于確實無法在規定期限內或無法解決的,必須給予答復與解釋。
(2)建立了代表合議制。對于學生在網絡上反應強烈,涉及絕大多數學生群體利益,或者相當部分學生網民對于學院相關工作人員決定或做法存在較強烈的質疑的,學院會成立專門的事故處理小組,并規定事故處理小組中必須有3-5名由學生網民推選處理的網民代表。這一做法成效顯著,溫州醫學院學院仁濟學院自建校以來,還沒有發生過網絡公共危機,學生對學院各項工作的滿意度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建立了定期座談制。為了更真實的了解學生群體存在的困難與問題以及對學院各項工作的看法與態度,學院領導每月與學生網民代表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讓他們反應自己和所在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各方面困難與問題,聽取他們對于學院各項工作的意見與建議,并給予答復與解釋。
深入交流,深度交融的基礎上,對網絡領域出現的道德問題與違法活動,要敢于作斗爭,敢于搶占網絡文化的制高點。
上網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和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成為他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網絡空間的虛無縹緲和浩瀚無邊在帶給人們身心的愉悅,極大地滿足人們信息需求的同時,人性的弱點也在這個虛擬世界盡情呈現。從互聯網走出科技精英的壟斷成為大眾的一種交往方式起,網絡就不再是一片凈土,虛假信息、色情信息、垃圾信息及其他有害信息日益泛濫,漸成痼疾。②信息污染、信息欺詐、侵犯個人隱私和侵犯知識產權、論文剽竊等道德和違法活動層出不窮。盡管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專門規范網絡行為,但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和網絡立法的天然滯后,加上網絡空間有別于現實世界的特殊性,使得現實生活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在網絡空間收效甚微,舉步維艱。良莠不齊的信息和形形色色的網絡陷阱,給人生觀、世界觀正在形成階段的大學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基于此,學院積極組織思政網軍對大學生開展網絡道德與法制教育。
學院黨總支把網絡道德與法制教育上升到學院校園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看成是學院思想、道德、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首先,在每年秋季新生入學之際,學院都有邀請市資深網絡來學院為學生作專題的網絡道德與法制教育專題講座。其次,依托各學生組織和學生社團,進行網風、網紀與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活動,如辯論賽、案例分享會等;第三,學院積極借鑒國外已有研究成果和課程建設的合理經驗,在大學生中開設網絡道德課程與法治教育課程。例如,學院計劃在未來幾年陸續開設《網絡倫理學》和《網絡法制教育》等課程,全面系統地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與法制教育。第四,學院思政網軍積極整合資源建立優秀網站,開發德育軟件。學院著手開發的寓教于樂的德育軟件與平臺“專業知識開心辭典”、“公考大贏家”“你來搏——人文百科知識競賽”等讓學生受益非淺,使網上德育有現實可操作的運行載體。學院計劃在校園網上設立德育主頁,設置世界觀、人生觀探討、法律案例分析和心理健康咨詢等欄目;將有關教育內容做成定時顯示網頁,放在校園網的出口端;在網上設立談心室、討論區開辟電子刊物、舉辦網上征文等活動。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