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多義詞的出現也給語言學習者理解和使用語言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在學習另一門語言——英語時,一個英語單詞繁多的義項往往讓很多的學習者望而卻步。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把詞義割裂開來,逐條詞義進行講解,每個義項舉出一兩個例句來說明,各個義項之間是孤立的、毫無聯系的。這樣做導致的結果是,每學習一個義項等于又學習了一個新單詞,這在無形當中就增加了詞匯學習的量和難度,而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必須有一種更加有效、更能夠體現語言本身規律的詞匯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英語詞匯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在這10個義項中,非常明顯義項(1)是該詞的基本義。其中包含了幾個層面的含義,如一個平面、一個空間的底部、供人們站立行走的地方等等。其他的各個引申義項都是根據其中的某個層面或幾個層面的含義引申而來的。比如義項(2)和(7)就與它是一個空間的底部有關;而義項(3)則側重于這是一個平面;義項(4)和(6)緊扣它是供人們行走這一特點;(5)又是引申自(4),取其隱喻義“站在某個位置就有了某種權力”;(8)、(9)和(10)涉及到詞性的轉變,這是詞義變化的進一步發展,其中(8)使用floor來表達makethefloor,這也是一個非常自然的詞義轉變,把某人打倒就是讓某人躺在自己的腳下,這也符合floor的詞義特征;(10)又是從(9)引申而來的。這樣,該詞的各個義項之間就連成了一個相互關聯的網絡。
切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做法,把多義詞的各個義項作為獨立的個體來講解,忽視義項之間的關系。在講解多義詞的多個義項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搭起各個詞義間的網絡,使各個義項之間互有聯系又各自區分。這樣學生才會有章可循,一個詞才不會變成多個詞來記憶。
處理多義詞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確定核心義項,因為核心義項是最典型、最直接的意義,在多義詞的學習和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認為核心義項是在現代用法中代表最字面、最直接的意義。當在一個具體的語境中出現一個新的多義詞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弄清其核心義,而不僅僅是該語境中的意義。有些多義詞的意義非常豐富,必須讓學生了解到除核心義外其他重要的語義還有很多,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一一講解,必須根據核心義和具體語境,對該詞的用法詞義做出一個合理的推斷。
除了直接講授多義詞的各種意義和用法外,還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核心義來猜測比喻義,幫助學習者進行語義推敲和聯想,讓學生更好地把引申義融合到詞義網中。向學生介紹多義詞的各意義之間互相聯系的方式,也利于學生發現不同意義之間的聯系。在課堂上可以給出某詞的核心義項,再給出多義詞的其他義項出現的語境,訓練學生來猜測該詞語的非字面意義。教師可幫助學生弄清其語義擴展的理據,以便讓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這樣,學生會意識到在詞匯學習中找到核心義以及與其他意義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非常有用的策略,從而在自學單詞時也會使用這一策略,加深詞匯的理解和記憶。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