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 要:學前教育的信息化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培養具有熟練信息技術技能和先進信息意識的幼兒教師是實現學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條件。民族地區目前在培養幼兒老師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意識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文章對破解這些難題提出了相應的方法和策略。
學前教育對兒童人格品質的發展、對世界的認識、對人的發展的認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由于多種原因,學前教育一直是我國民族地區包括邊遠山區教育的短板。近年來,國務院對學前教育進行總體部署,把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作為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推進新時期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務。“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將安排500億元,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困難地區發展學前教育。我們了解到,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在層面上實施學前教育系列重大項目。在民族地區,學前教育開始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大力發展民族地區的學前教育,首先要培養一大批合格和優秀的幼兒教師。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技術作為現代一種學習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這種形勢下,學前教育的信息化也是必然的趨勢。目前,信息技術在幼兒園里雖然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并沒有占據主導地位,但隨著教育現代化的逐步發展,教育信息化將會取代傳統的教育模式。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一名培養學前教育師資的計算機教師,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中,對少數民族地區的信息技術教育狀況做過一些調查,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出符合本地區學前教育信息技術教學的一些規律和方法。下面筆者談一下自己的感受與體會。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中壯族是廣西也是全國最大的少數民族。對比別的省份來說,廣西人口眾多,經濟發展也比較落后,所以,在教育方面也基本走在全國的后面。廣西的貧困縣很多,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目前還是有些困難,學生的流失率比較大。在一些比較貧瘠的縣市,學前教育的基礎幾乎為零。部分鄉鎮還是剛剛起步,很多鄉鎮都沒有一個公立的幼兒園,民辦幼兒園也沒有一個上規模的。比如筆者曾經對廣西馬山縣的學前教育做過一個調查。在筆者走訪過的馬山縣的鄉鎮里,只有白山鎮等個別鄉鎮有公立的幼兒園,絕大部分鄉鎮沒有一間公立的幼兒園。民辦的幼兒園只是在經濟狀況稍好一點的鄉鎮才會找到。也就是說,在馬山縣,三歲到六歲的眾多城鎮和農村兒童,是沒有條件接受非常重要的學前教育的。廣西的學前教育如此滯后,目前急需建立大量的幼兒園,急需大量的幼兒教師。但在廣西,正規的培養幼兒教師的幼兒師范學校寥寥無幾,目前只有廣西幼兒教師高等專科學校和南寧市第二師范學校、合浦師范學校等幾個老牌學校。目前,在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政策支持下,越來越多的職業學校加入到培養幼兒師資的隊伍,但辦學的條件和辦學的水平和上面的幾所學校相去甚遠,培養出來的幼兒教師的質量堪憂。眾多的職業學校不管有沒有條件都一窩蜂地開設學前教育專業,這是目前廣西學前專業教育的亂象。辦學條件的匱乏,辦學理念的落后,讓部分職業學校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中,仍然向學生灌輸幼兒園小學化的思想,并沒有認真研究學前教育的特點。在幼兒園里,計算機基本是用不上的,所以,在眾多的職業學校里,計算機教學當然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如同一門可有可無的科目,有的只是開一個學期的課,有的甚至只是一門選修課。即使在一些老牌的師范學校里,學前教育專業的計算機教學也是非常薄弱,學生的信息素養沒有得到關注。當我們的學生走進社會進入幼兒園當起教師的時候,面對著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他們所擁有的知識還沒有用就已經落伍而且已經遠遠地脫離社會了。
學前教育專業不等同于一般的專業,它的每一門課的教學都要體現出它自身的特點。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不但要掌握一般的信息處理知識和能力,更要根據自己專業的特點,學會將信息資源與幼兒園的課程和活動進行有機的整合。目前,大多數職業學校在學前教育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沒有認真分析自身專業的特點,與其他大多數的專業一樣,學一點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沒有重視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比如對信息的獲取、對信息的評價、對信息的安全、對信息處理的創新等等,這些都是教學中所忽略的。
傳統的幼兒教師培養過程中,我們比較強調其觀察、溝通、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彈唱、跳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傳統的幼兒園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以教師為中心的思想根深蒂固。隨著教育觀念的進步與發展,幼兒教師也從教學資源的壟斷者變成了教學資源的供應者和咨詢者,也就是說,教師的身份發生了轉變。教師既是信息能手,又是教學設計者、建議者、教練、導師及學習伙伴。由于幼兒教師的角色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他們只有掌握現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術等一系列更新的能力要素,才可能承擔起扮演多種教學參與角色的需要。在目前廣西大多數民族地區的學前專業教育里,信息教學本來就偏薄弱,對學生信息化的從教能力的培養與關注更無從談起。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廣西教育的信息化發展也將會十分迅猛,電腦與網絡進入所有的幼兒園是必然的事情。作為即將走進幼兒園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他們的信息素養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齡前兒童進入信息、網絡世界的第一步能否走好的問題。所以,目前廣西的學前教育專業的信息教學不僅是如何學的問題,更應該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走進幼兒園后如何用、如何教的問題。
信息素養是一種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它包括信息的意識、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應用。在教學中,信息技術掌握和信息的應用是信息教學中最受關注的內容,其實,積極面對信息技術的挑戰,不畏懼信息技術,以積極的態度學習操作各種信息工具的信息意識與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幼兒教師的職業素養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內容更加豐富和完善,信息化的從教能力是各種能力要素綜合提升的關鍵所在,并通過多元的方式表現出來:在具體的幼兒園各項活動過程中成為數字化技能的領頭人和傳道者;能夠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教與學,不斷提升傳統幼兒園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能夠在具體的幼教課題研究和探索中應用信息技術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能夠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合作,同時構建出開放、融洽、互動的協作氛圍;能夠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創造,最終成為信息化環境下的終生學習者,追求知識、技能、倫理等方面的自我完善和飛躍。
所以,筆者在教學當中,以學生發展為本,不過分注重學科知識的學習,而是關心如何引導學生應用信息技術工具來解決問題,特別是通過把信息技術的學習與學科教學相結合,與學生的校園活動相結合,讓學生把技術作為獲取知識和信息、為解決問題而服務的工具。比如,在中職學校的文明風采大賽里、在學校和班極的文化周、文藝節,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信息技術都能派上用場,充分發揮了他們信息技能的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地方文化豐富多彩。如何在課堂中挖掘地方文化,將優秀的地方文化進行傳承與發揚,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筆者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充分發動學生采集家鄉風土文化,然后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整理整合。比如,學生用照相機、攝像機等工具記錄了廣西各地的對山歌、南寧的搶花炮、賓陽的炮龍節等活動,將這些民族文化素材引進信息技術的課堂,做成宣傳各地文化的電子相冊、電子板報、宣傳廣告、幻燈片、音視頻等等。很多學生利用這些素材參加文明風采大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事實證明,適時適當地就地取材,把這些素材引進課堂,極大地豐富了師生的知識,讓課堂變得活潑生動,還能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又讓學生在信息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由于他們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與再,在多種信息交互作用的基礎上,迸發創造思維的火花。他們在學校的教學實踐中里采集到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以后當他們從事幼教工作時,這些信息無疑為學前教學的課堂增添光彩。
學前教育專業信息教育的目標不只是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學生學會今后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學前教育的整個過程。也就是說,我們在教學中,不只是要重視學生的“學”,更要重視學生的“教”。而提高學生“教”的能力涉及多方面的工作。首先,我們應該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大膽的改革,對那些在實踐中不是十分重要的理論要少講,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學一些與學前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內容。其次,加強對一些軟件如flash、photoshop、會聲會影等等的學習與操作,讓學生熟練掌握音視頻的與創作,學會制作簡單生動的動畫,學會設計、制作符合自己需要的多媒體課件。
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幼兒園全面實行信息化管理很快成為現實。所謂創建數字化幼兒園,就是運用多種信息技術在傳統幼兒園的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包括教學的信息化、幼兒園網站建設、幼兒園師生信息數據庫的建設與管理、教學資源信息庫的建設與管理等等。通過“數字化幼兒園”的建設來提高信息化環境與信息資源的教學利用率,促使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得到充分運用,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意識和能力,達到幼兒園教學與園務管理實現數字化的目的。
目前,廣西大多數地區的幼兒園只有極少數開始進行數字化建設,大多數幼兒園無論是在教學還是教育管理上都沒有重視信息數字化的引入。但是,科技日新月異,越是落后的地方,發展的跨度和空間就越大,發展的速度也就越快。所以,在幼兒師范學校里,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幼兒園數字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而我們現在的學生,就是以后幼兒園數字化的建設者。筆者在教學當中,除了讓學生掌握一般的計算機操作知識與技能外,更著重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到幼兒園課堂教學的能力,平時也讓學生進行建立個人信息庫的模擬,注意利用各種工具對幼兒園數字建設所涉及的素材進行采集和整理,這些為他們以后走進幼兒園從事幼教工作與管理做著未雨綢繆的準備。
總之,我國的民族地區的學前教育正迎來美好的春天,作為幼兒師范學校的老師,筆者深信,只要我們上下一條心,對教育的發展有一定的前瞻性,緊緊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通過我們在教學上的不斷摸索,我們一定能培養出合格、優秀的新時代幼兒教師,為祖國的學前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1]但菲.高素質幼兒教師的培養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j].教師發展與教師教育,2006,(4).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