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作業設計是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本文通過對傳統和新型英語作業設計的分析對比,探討反思適合新形勢新課程標準的作業設計。
在教學中,所有學科都離不開作業。所謂作業,即教師在授課后,為了進一步檢查教學效果而給學生布置的功課。它是學生主動思維、掌握知識、運用知識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于學生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訓練應用能力,對于教師檢查自己的教學成果、修改教學方案、指導學生今后的學習,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傳統英語作業主要圍繞著聽、背、寫、譯等方面來設計,它們只是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的簡單復習、重復。學生往往只是完成一項口頭或筆頭的任務,并不能在應用能力等方面有較大突破。而新型的英語作業應打破這些老框子,著眼于培養學生們的語言技能,著眼于學生發展的明天而設計。像研究任務、小論文、專項采訪、調查報告、作品創作、項目設計、匯報演出、主題繪畫等新型的作業模式都應是英語老師設計作業的首選。
1.1趣味性原則:個性化課外作業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愿望等學習要求和心理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因此,作業內容應盡量適合學生的課外實際生活,設置真實的語言運用情景,多組織一些趣味性較強、有交流意義、能體現合作互動的語言實踐機會。
1.2多樣性原則:小學是天生的喜新厭舊,同一類型的作業做的次數一多,他們便會漸漸失去興趣,作業類型的多樣化,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其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自覺性。
1.3發展性原則: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運用,而語言是不斷發展的,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不斷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外,還要在課外作業的布置上充分地體現出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發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我曾經在所任教的兩個平形班做過一段時間的如下實驗:針對同樣的教學內容,以傳統和新課程準標兩種理念,為兩個班分別設計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形式。通過對作業反饋情況和實驗后的調查,分析對比兩種作業模式的利弊,從而轉變作業設計理念,優化作業設計模式。
下面通過實驗中的兩個作業設計的案例來闡述新課改過程中作業設計觀念的變化。(知識背景:在學習了牛津英語unit5time后.)
(1)在即將來到的假期里,你打算外出旅行。通過收看電視,上網等途徑,收集本地汽車,火車運行時刻表。
從以上兩個作業設計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它們之間的差別。針對同樣的教學內容,作業設計卻截然不同。這不僅僅只反映了設計者的不同思路,它更體現出傳統教學理念與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間的沖突。
(1)案例1代表的是一種非常傳統的作業模式,并且此類作業形式在現今各學科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這種作業設計的框架,把英語學習的重點放置在語言知識的單純記憶模仿上,它試圖通過大量的機械練習,來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結構。但其結果卻往往不盡人意。因為它使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只停留在詞義,句義的層面結構上,誤導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語法學習,詞語記憶上,從而陷入“高投入,低產出”的學習怪圈。這樣的作業設計忽視了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易使學生成為一臺“機器”而處于學習的被動地位,從而產生對英語的厭倦情緒。
(2)案例2的作業設計模式,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融入了現代的外語教學理念,即:重視語言的交際功能,強調語言的實際運用。這樣設計作業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那里,以及獨立完成任務,查閱有關資料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4.1教育觀念的更新。樹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觀念,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上都要不斷更新,以適應新課程提出的新要求。還要確立正確的語言觀:語言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信息載體。語言教學不是語法知識的傳授,而是綜合語言技能的培育。就英語作業設計而言,教師還應在作業功能,作業形式及其完成方式的轉變等方面有更深入的反思與研究,
4.2知識的更新,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迫在眉睫,外語教師要有與時代同步的廣博的知識。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識修養,拓展知識視野,要了解和掌握各個層次的新課程知識,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在新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性作用,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5.1基礎性作業。礎知識包括詞匯和句型兩個內容。詞匯部分:抄寫每單元的重點詞匯,加強記憶與鞏固。句型部分:學生抄寫每一模塊的重點句型,識記各種句子成分,接觸各種句型,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2創意作業。小學生所學的英語大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如文具用品、家居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動物名稱等等。學了這類單詞后,我布置學生為這些物品貼上英語標簽,根據實際情況或者在實物上貼上標簽,如:pencil,book,desk,chair等,或者讓學生畫出這一物品再在畫紙上寫下這一英語單詞,如:fish,tiger,car等,還可以讓學生手工制作出這些物品然后貼上標簽,如ship,boat,plane,bird等。由于此類作業更具趣味性,能夠使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可更好地幫助學生牢記單詞,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英語書寫水平及審美能力。
5.3收集信息作業。如我在教授完句型“whatdoesthatsignmean?”后,布置學生觀察公共場所的標志,并且把它上面的英文摘抄下來,進行補充教學。課堂上學生反應踴躍,積極展示他們的“新發現”,如:nowater.nosmoking.等。此類作業不但可提高學生興趣,增長知識,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自覺的學習意識。
5.4實踐性作業。例如在教食物這一單元時布置給了學生一個特殊的課后任務,即請同學們自制一張食物表格,并調查家庭成員對于食物表格上所列的食物的喜惡。可以把調查結果以文字匯報形式呈現或以數據統計表格形式呈現。學生在完成此次作業的過程中,既充滿一定的實踐性、趣味性,又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選擇性。學生可以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同時這個調查任務既能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也使他們學會關心身邊的人,從了解他們喜歡和不喜歡吃什么開始。
總之,只有有效地布置小學英語課外作業,才能使課堂教學得到加強和鞏固,而有效的課外作業需要遵循適以上各原則,激發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英語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