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作文中常常這樣寫道:有時老師上課批評不專心的學生太嚴厲,有時老師偏愛好學生,有時老師不太關心差生……更有甚者有時連老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能成為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托詞!作為人師者,既高興又不是滋味,高興的是我們的學生對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非常在意;不是滋味的是我們的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竟那么遙遠?難道老師在課堂就這樣傷害學生?教師那不經意間的言行真的能讓學生那樣刻骨銘心?
教師對學生是那樣的關心,苦口婆心地傳授知識,注重他們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與發展。然而,當我們的教師在從事這樣的勞動時,效果怎樣?說得偏激一點,有時僅僅是因為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讓教育的效果功虧一簣,甚至還讓學生怨恨。這是什么原因呢?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大好形勢下,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使他們不再是學習的機器,不再為學習成績而煩惱;他們的能力得到了發展、特長得到了發揮、個性也得到了培養。可是我感到總有一些與這好的教育形勢不相適應的內容,那是什么?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我國也加入了世貿組織,那么將徹底的敞開國門,走向世界,那對國民素質的要求將不斷提高,黨中央、國務院深刻認識到這一點,給我們的國民發了“警視牌”,而學校教育將是國民素質高低的基礎與保證!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多了,社會上形形色色的給學生、給教育帶來的影響很大,那我們的教育還缺少什么呢?那就是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學生心理發展的研究與評價!
在幾年前就提出了學生心理發展的評價,可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還沒有高度重視,還沒有認識到健康心理的深遠意義,這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未來的合格的勞動者是非常不利的。孫云曉老師那《夏令營中的較量》時常縈繞在我的腦海里,那真實、生動的故事情節,鮮明強烈的場面對比,令我難以忘懷。
中日小朋友在夏令營中較量什么?中日小朋友之間真正的較量是什么?恐怕不僅僅是知識、能力、智力,還有情感和心理!孫老師的這篇報告文學震動全國,也驚動了黨和領導人,引起他們高度的重視。可是,幾年過去了,看看我們的教育成果怎樣呢?老師的一句批評,我們的學生承受不了;老師的一個動作,學生接受不了;甚至老師對某個學生笑一笑,有的學生都不能理解,認為是不公平的!是的,開放的社會,開放的校園,讓我們的孩子過早的接觸了社會上的各種各樣,他們的年齡還小,但他們卻接觸了很多本不該知道的東西,造成了知識結構、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的差距,這么幼小的心靈卻過早的“成熟”,而他們的年齡、知識、閱歷與他們的心理極不相符。那么,他們會用什么樣的眼光看社會、看老師、看同學?
這里我姑且不論教師如何去關愛、呵護學生,如何盡職盡力去做好教育教學工作,而是另一個與之對立統一的話題,學生心理的過早“成熟”,似乎已成了教育的一個不大不小的盲區。學生群體中的一部分,由于社會影響、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幼小心靈的扭曲,他們往往用異樣的眼光看同學、看老師、看社會,得到的答案必然是不正確的。誠然,有教師教學方法、處理方式的不當,但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用什么方法去教育他們?怎樣才能填補素質教育的這個盲區?
其次關注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那就要求老師和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多接觸,多談話,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注意對學生心理的調控,盡量使他們有積極的心理狀態進行活動、學習。
第三建立合理的心理發展評估標準。現有的心理發展評估標準內容是比較好的,但過于粗糙,已不能適應社會進步的要求,同時可操作性不強,在實際評估過程中也很難到位。在原有評估標準的基礎上,至少還要有學生的耐挫能力、理解寬容等心理因素的評估指標,對每項指標的評估操作還應有具體的細則,這樣更有利于教師的操作,評估結果的準確。
第四增加心理體驗的實踐活動。學校要盡量運用現有條件,或創造條件,模擬社會,例如小到遭遇困難,大到創業艱辛,讓學生進行身臨其境的心理體驗,從而鍛煉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使其心理素質得到健康、良性的發展,并逐漸走向成熟。
加入世貿組織后的中國,絕不是以前的中國,現在的學生,正是明天的建設者,他們面臨的將是赤裸裸的殘酷的競爭。試想一下,如果他們現在連老師的一句話都經不起,連一點委屈都受不了,那他們將來怎樣步入社會,面對競爭?讓我們一起來共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吧!因為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塑造出堅強的個性,偉大的人格,才能成為強者!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與實施,絕不能有學生心理發展與心理素質發展研究的盲區!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