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師認為,數學課單調、乏味,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用說激發他們的求知精神和創新欲望了。其實不然,我在多年的數學教學中,深刻體會到,采用科學的即時評價,就能有效的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他們的求知精神和創新欲望,從而創造最好的課堂教學效益。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采用科學的即時評價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解決這一問題。
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評價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是真摯感情的自然流露,用教師的情感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運用啟發性的語言給學生一個廣闊的思維天空;用賞識性的語言使學生的心靈得到舒展;用激勵性的語言鼓舞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勇氣;還要用反思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新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思考、努力探究、全身心投入數學課堂教學。下面是我上《合并同類項》一課時的一個精彩片段。
師語:你真細心,這樣的細節都被你發現了!好了,現在大家一起觀察黑板上的前三組式子,找找它們的共同特點。
師語:同學們的觀察真的很仔細,回答問題也很到位。我們說,具備上述三個同學所講特點的單項式就叫做同類項。
這是學生探究、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過程,我用真誠貼切的語言進行即時評價,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益。
由于學生個體存在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發展的速度與軌跡就各有不同。因此我們在評價過程中就要依據學生不同的特點,采用恰當的評價方式“因人施評”,促進學生個體發展。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著意一些簡單問題,讓他能答得上來,老師及時肯定,讓他感覺自己在進步,嘗試成功的喜悅,增強自尊心和學習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軸對稱》一課時,要求學生觀察課文圖12.1-2的圖形中,找出圖形的共同特點,我有意識的提問學習基礎較差的生甲,性格內向的生乙和知識較全面的生丙。
生丙認真想了想,說: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是它底邊上的高所在的直線,圓的對稱軸是它的直徑所在的直線。
師:很好,你能把我們所學習過具有軸對稱特征的幾何圖形找出來,很了不起!雖然開始在對稱軸的表述上不準確,這也是同學們最容易錯的,今后我們一定要細心。
拓展評價的空間,通過同學自評、互評,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突出學生評價的主體地位。在這過程中,教師注意發揮導評的作用,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自評過程中抓住特點,總結規律,從而達到思維空間的拓展、理性思維的升華,讓他們體驗求知創新的成功與喜悅。
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一課中,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請給出二次函數()的一個常數項,使二次函數的圖象與x軸有兩個不同的交點。
在這個常數項的位置上,為什么多數學生填寫的都是15或0?只有一人填寫負數?有二個人填寫16呢?適時點評:說明大家都動了腦筋分析問題。
生甲:配方,發現=16,當常數項為15時,b-4ac=64-60=4>0,圖象與x軸有兩個不同的交點。
生乙:我的填寫習慣就是從最特殊的數(如0,1,-1)開始,當常數項為0時,二次函數就是,圖象與x軸有兩個不同的交點,一個交點是(0,0),另一個交點是(8,0)。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