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沖擊,經濟發展與疫情防控“兩翼并行”已演變為新常態。 如何提升城市經濟韌性、減緩經濟下行壓力儼然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作為“一帶一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和聯通內外的關鍵樞紐,昆明市的經濟韌性建設對中國經濟的恢復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圍繞“抵御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三種能力構建城市經濟韌性測度指標,運用線性加權法、灰色關聯度對昆明市城市經濟韌性展開實證測度,找尋影響其經濟韌性演變因子。 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從產業多元、結構優化、創新驅動等方面提出推動城市經濟韌性提升策略,希翼實現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經濟韌性; 新常態; 昆明市
一、引言
作為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鎮化一方面通過集聚經濟和規模效應推動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 另一方面也因越來越多的人口、技術、信息、經濟活動等的聚集,極大地增加了城市危機發生的風險,這對城市承載力、突發公共危機應對和應急管理能力均提出巨大挑戰。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發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不僅威脅著人民生命健康,還對城市社會經濟系統的正常運轉造成嚴重沖擊與擾動。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實際GDP增速下跌6.8%,調整季節因素環比下降9.8%,出現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最低點[1]。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外部沖擊,如何提振城市經濟活力、增強經濟韌性已然成為當前和未來中國政策界和學術界探討的熱點話題。
梳理國內外研究成果表明,大多數學者已經對經濟韌性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論述。 在21世紀初期,國內外學者對經濟韌性的研究多集中在區域經濟領域。 Adam[2]在重災對區域產業經濟影響的基礎上研究如何加強某區域的經濟韌性。 與此同時,與區域經濟韌性視角不同,一部分學者把目光集中在城市經濟韌性研究上。 學者們呼吁城市在面對重重挑戰時要保持自身發展的活力。 于是,學者們開始把韌性理論與城市系統相結合,開辟了城市經濟韌性研究。 Rodrigo[3]通過分析卡特里娜颶風前后造船業的經濟指標,指出城市交通網絡與城市經濟發展之間的強地理相關性。 到了2015年,經濟韌性研究走到了一個新的研究高峰。
蘇杭[4]提出未來經濟韌性研究需要進一步理清經濟韌性的概念譜系。 殷為華[5]針對國內經濟韌性實證分析研究不足的現狀,通過建立工業韌性評價指標體系,從抵抗能力、更新能力、再定位能力和恢復能力四個維度評價長三角城市群工業韌性水平。 張明斗[6]在對長三角城市群城市韌性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協調性問題的探討上,運用了層次分析法進行分析論述。
綜上所述,已有文獻大多是以中國主要的經濟區為研究對象,對區域經濟韌性進行論述,少有針對中國西南邊陲城市進行城市經濟韌性分析。 基于此,本文圍繞“抵御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三種能力構建城市經濟韌性測度指標,運用線性加權法等量化模型對昆明市城市經濟韌性展開實證測度,并定性分析與找尋其經濟韌性演變特征與一般規律,以期為豐富和完善經濟韌性理論體系做出貢獻,并為西南邊陲加強經濟韌性策略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二、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構建昆明市經濟韌性評價指標體系
(二)線性加權法
本文根據線性加權法,計算出各年度昆明市的經濟韌性水平值。
(四)數據來源
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主要來源于2011-2019年的《云南統計年鑒》、《昆明統計年鑒》,部分數據來源于昆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此外,個別缺失數據采用平均增長率法補全。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經濟韌性值測算結果
運用線性加權法對昆明市2010-2019年的經濟韌性水平進行測度,可直觀的反映出昆明市10年間經濟韌性變化狀況,并在此基礎上對其縱向演變規律進行對比分析。
(1)總體而言,2010-2019十年間昆明市經濟韌性水平呈現上升趨勢。 從2010年經濟韌性值為0.2797到2019年的經濟韌性值為0.5423,昆明市的經濟韌性水平具有顯著提升。 (2)昆明市的經濟韌性水平發展具有波動性。 2010-2019年,昆明市經濟韌性發展出現了三次增長和兩次下降的交替現象,這表明其經濟韌性發展的穩定性不足。 (3)昆明市經濟韌性水平增速具有階段性。 以2014年為閾值,前五年昆明市經濟韌性發展平均增速為0.072,后五年平均增速為0.026,前后對比具有明顯的差異性與階段性。
(二)經濟韌性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昆明市2010-2019年的城市經濟韌性要素層進行分析,力圖深入探索影響其經濟韌性值的關鍵因素,并根據研究的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相關政策建議,期望增強城市經濟的“抵御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實現昆明市經濟的良好發展。
各個評價指標與昆明市經濟韌性的關聯度具有差異性。 (1)昆明市經濟韌性關聯度最高的指標是城鎮化率(A3)其關聯系度達到了0.690。 而最為對比與昆明市經濟韌性發展關聯度最低的指標是城鎮登記失業率(A4),其關聯度為0.437,兩者的差距達到了0.253。 (2)昆明市經濟韌性發展影響指標因素分為三個階梯:第一階梯為關聯度大于0.6的指標要素,主要為城鎮化率(A3)、科教支出(C1)、人均GDP(A1)等要素,其占比超過全部關聯要素的50%; 第二階梯為關聯度大于0.5但小于0.6的指標要素,包括外貿依存度(A5)、實際利用外資(B2)財政收入(B3); 第三階梯為小于0.5的指標要素,其在全部關聯要素中占比最小,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C4)和城鎮登記失業率(A4)。
四、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有分析可知昆明市經濟韌性演變具有異質性,同時其未來發展具有復雜性和艱巨性。 2010-2019年昆明市的整體經濟韌性發展趨于上升態勢,但從階段性分析來看其最高峰值是在2014年,經濟韌性值達到了0.6,此后昆明市的經濟韌性呈現出先下滑后增長的趨勢。 此外,與其他地區相比較,云南省具有生態脆弱性和復雜性的特點。 同時,也是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區域內共有25個民族聚居,昆明市內同樣呈現多民族共居的現象,其生產方式與生活習性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也為昆明市實現經濟繁榮發展增加了挑戰。
(二)政策建議
1.構建體制機制“安全網”,增強昆明市經濟韌性“抵御能力”。 一方面,昆明市應該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增強內需推動下的內源動力,保證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另一方面,市政府要發揮好宏觀協調指揮作用,建立制度、技術、管理標準,為企業創造發展環境與成長空間。 促進昆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
2.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昆明市經濟韌性“適應能力”。 一是促進旅游產業的信息化轉變,將傳統旅游業與現代信息化進行深度融合,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信息鏈的支撐下有序實現旅游產業的信息化商業模式; 二是大力引進和發展綠色環保產業,立足于本地良好的生態環境,致力于有機特色農業的發展,推動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變。 并借助昆明市四季如春的氣候優勢,發展養老產業,吸引社會資本與市場消費。
經濟師評職知識: 經濟師職稱論文寫作技巧和發表須知
3.加大教育科技資本投入,增強昆明市經濟韌性“創新能力”。 建立政策支持、資本投入、激勵保障服務監督等長效機制,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研發投入、成果轉換的重要主體。 同時更加重視教育事業,加大對高校的資本支持力度,健全人力資本流動機制和制度創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培養大批創新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達禹,徐斌,劉金全.不確定性沖擊、產業波動與經濟政策調控——基于三次疫情時期的對比研究[J].浙江社會科學,2020(9):4-14+156.
[2]Adam Rose, Shu Yi Liao. Modeling 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 to Disasters: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Water Service Disruptions *. 2005, 45(1):75-112.
[3]Rodrigo A. A. Nobrega, Bethany Stich. Toward Long-Term Recovery in Mississippi: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on Economic Resilience. 2012, 12(4):299-308.
[4]蘇杭.經濟韌性問題研究進展[J].經濟學動態,2015(8):144-151.
[5]殷為華.長三角城市群工業韌性綜合評價及其空間演化研究[J].學術論壇,2019,42(5):124-132.
[6]張明斗,馮曉青.長三角城市群內各城市的城市韌性與經濟發展水平的協調性對比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9,26(1):82-91.
作者:萬統帥 , 李 燕 , 周依典 , 曾麗婷 , 李 奧 , 陳艷丹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