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高職學校學生由于受到來自家庭、社會、學習、就業等方面的壓力,心里問題普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應該引起我們對高職生相關心理問題的探究和重視。 職業心理健康問題從來都普遍存在于上班族中,以及失業重新找工作的人群,而近年來隨著高職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張,畢業數在不斷加大,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高職生的就業心理問題突出,職業心理健康問題已作為一個主要課題擺在我們面前,需要我們職業教育人去研究和解決。
健康的職業心理需要通過一步步的指導和實踐才能慢慢形成,這就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但是健康的職業心理也不是一天或者一個月就可以達到的,它要求我們有針對性的、指導性的一步步調整,才能最終實現健康的職業心理。
心理健康論文范例: 學校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 高職生普遍存在的職業心理問題
通過一系列調查,我發現了高職生在面對就業的問題上,都集體暴露出了一些比較相似的問題,例如,找工作時沒有目標而且容易心浮氣躁,容易形成攀比心理,盲目找工作又不能輕易適應,導致即使畢業出來,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1.1浮躁的心理問題
現如今社會上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所謂遍地大學生,這也在無形之中給了高職生很大的就業壓力,再加上高職生本來在學校中也缺乏系統的學習面試的技巧,結果容易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面試時過分緊張,牛頭不對馬嘴。 在這種情形下,更加劇了高職生的就業困難, 以及產生浮躁的心理,一些人更選擇了自暴自棄,對未來的道路充滿了懷疑。 主要有以下幾種心理問題:
自卑心理:目前,我國一部分高職學生存在自卑心理,總是覺得自己不如他人,對自己充滿否定。 在選擇職業過程中,學生表現為缺乏自信、沒有勇氣、不敢競爭。 往往自卑感的學生在擇業時會退縮,進行自我防御,定的目標較低。 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痛苦,有了極大的心理壓力,無法提升就業的效果,降低未來的生活質量。
焦慮心理:有一部分高職生在畢業環節選擇職業過程中遇到困難,會形成不同壓力,出現焦慮心情。 腦袋里有無數種設想:自己適合怎樣的單位? 怎樣的單位會接受自己? 父母會支持這樣的工作嗎? 等等問題伴隨著高職畢業生,導致這部分學生過度緊張,精神負擔重。 焦慮心理嚴重影響了高職畢業生的正常生活學習,阻礙了高職畢業生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
怯懦心理:由于高職畢業生在選擇職業過程中有一些緊張和膽怯,甚至在面試過程中較為緊張,說話唯唯諾諾,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才能。 公平競爭中有怯弱心理的學生無法表達自己的魅力,錯失優秀的工作機會。 這樣一來,會出現悲觀心理,打擊學生擇業的信心。
1.2難掩的擇業攀比心理
每年高職生臨近畢業,想的不是踏踏實實找一份合適自己的工作,而是把自己同一些高校的畢業生進行攀比,這當然有一部分是社會所造就的原因,但我們也需要清楚知道的是,這和高職生本身的原因也脫不了干系,很多人在學校中就養成了攀比的心理,這導致高職生一旦走出學校,就容易養成眼高手低的習慣,在這里我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情況要比我們已知的還要更加復雜、人群還要廣。
1.3難以適應的心理狀況
我們從過往的調查研究中已經知道了高職生就業的困難,以及心理會出現的復雜問題,在這里,我們需要更進一步的提出一個疑問,那就是何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里我們就不得不探析高職生心理的另一個問題,也許可以為我們揭開謎底,那就是盲目從眾的心理。 很多人習慣了在學校里的舒適日子,一旦臨近畢業,就會馬上慌起來,從而會導致慌不擇路。 也許,我們應該這樣進行敘述,那就是一旦盲目的找工作,后面往往會引發一連串的問題,輕微的可能會覺得難以適應這份工作,或者,在內心會升起一股難受、排斥的心理,很多人的做法是辭去這份工作,重新再找,但同時我們需要清楚知道的是,很多人只是再次陷入了一個重復循環的怪旋律。
1.4復雜家庭引發的心理問題
很多高職生讀高職不一定是自己的選擇,而是因為家里要么姐妹眾多、只能犧牲自己,要么是家里很貧困,只能通過上高職來緩解學費壓力,以期畢業以后能出來找到一份工作養活家里,這也許是高職生在就業時會產生心理問題的最大因素之一。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已知的案例來進行這樣簡單的分析,一個出身貧困家庭的高職生在就業時心理往往產生忐忑、復雜的狀況,而且內心容易有一種自卑感,這也導致他們在就業市場會輕易迷茫以及不適。
2 高職生克服職業心理問題的一般路徑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知道高職生就業所面臨的幾個方面的心理問題,這就要求我們依托專業特色,細心研究分析,抓住問題的關鍵點,幫助學生卸除身上的心理包袱。
2.1 深入交流,幫助學生走出職業心理陰霾
學校要成立相應的就業指導小組,通過與高職生廣泛而深入的交流,理清遇到的問題和心理狀況,并針對高職生的具體情況提出一個解決的方案,再根據高職生的個人意愿,進行就業前的心里指導,一步步完善就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讓高職生卸下心理包袱,從而恢復就業的信心,不再被心理問題困擾,及早走出就業困境。
2.2 協助學生切合實際,合理職業定位
由于一大部分高職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比較茫然,又出現了攀比現象嚴重,進而有了不切實際的求職夢想,主要是學生沒有合理定位自己的能力,未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這主要是學校未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導致學生對想要從事的職業一無所知。 此時,學校職業指導人員需要通過宣傳冊和集體指導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所學專業以及對應職業。 學生需要根據自我的能力選擇適宜的職業方向,避免走彎路。 職業指導員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職業的具體要求進行系統的講解,根據崗位需求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素質和能力,做到職位與人員相匹配。 總之,學生只有清楚自己的能力,選定合理的職業方向,才能優質擇業。
2.3 反復模擬就業前的面試程序,消除面試緊張心理
我們知道高職生因為在學校中并沒有學到專業的面試技巧,從而導致在就業市場中很吃虧,一旦面臨對方面試官的詢問,往往會表現的很緊張,回答不上對方的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安排一些模擬的就業面試場面,及早讓高職生熟悉面試的流程,通過熟悉和親身體驗,也能讓高職生不再像以前面試時那么緊張,可以表現的更加的自信,并且通過一次次的模擬加強,也讓高職生避免了就業時會面臨的種種問題。 經過以上這些,可以幫助高職生不再把就業當成一種負擔。 我們也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安排面試模擬,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讓高職生不再盲目的選擇就業,而是制定出合適自己的計劃和目標,培養堅持的好習慣。
2.4 重點突出,關注重視復雜家庭下的學生心理
由于我國復雜家庭學生的經濟能力較弱、極為貧困,受到多方條件的影響,例如:就業渠道單一,在求職過程中經費有限,導致這一部分學生求職機會和選擇機會遠遠低于其他同學。 作為職業指導員,我們需要了解這部分復雜群體擁有的職業困惑和困難,指導趨于合理科學,學校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貧困生進行經濟補助和支持,提供多樣化勤工儉學的機會,打破這部分學生固有的就業觀念,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讓學生真正去思考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
同時,復雜群體中還包含獨生子女,這一部分學生的社會實踐較弱,自主能力低下,需要改善這部分學生的依賴心理,杜絕在就業過程中出現問題時立即向父母求助。 在窘迫的環境下,獨生子女需要自尊、自信,發揮自己真正的實力和魅力。 此外,職業指導員需要有針對性的對付復雜群體學生的職業心理進行解決,全面指導學生進行簡歷制作和應聘技巧和筆試面試知識,幫助他們獲得求職成功的目標。
3 借助職業指導,優化職業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3.1 學校設置職業輔導網站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網絡時代,學校需要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創造獨有的校園職業服的網站,可以為高職畢業生提供更多元化的職業教育、咨詢、輔導等相關服務。 主要包含:職業輔導的理論介紹、各大平臺的就業信息、預約相關職業咨詢等,切實為高職畢業生服務,讓服務方式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更具人性化和現代化。
3.2 定期開展職業心理相關講座
高職院校作為高職學生成長的必經之路,學校需要高度重視對學生的職業輔導,學校需要定期邀請業界優質的教授對學校講解各行各業的發展前景、就業趨勢以及概述職業方面的知識,指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多方面分析行業內的職業契機。 學校通過定期開展職業心理相關講座,精英可以主動向高職學生分享職業成功的經驗,講解自己的心路歷程。 這樣一來,高職畢業生可以對擇業求職創業等方面有一定的經驗,為后期高職畢業生職業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3.3 提供多樣化的就業服務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我國進入了信息化網絡時代,網絡平臺上有多樣化的招聘信息,而學校需要為學生提供真實可靠的就業信息服務資源,杜絕高職大學生被網絡平臺上獨具誘惑的招聘信息所吸引,而走上不歸路。 學生科學選擇職業、合理就業,需要學校花功夫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就業服務環境。 根據學生的個人能力推薦相關企業,引導學生選擇正規的企業,施展自己的才能、不斷學習。
3.4 落實職業心理測評
學校可以對高職畢業生進行心理測試,讓學生正確了解自我認識自我。 當下,一部分高職大學生大部分未形成自我的定向,在就業問題上不夠了解自己儲備的知識結構、綜合素質、自我特長以及相關適合職業的正確判斷,對職業無從選擇,無從下手。 從職業輔導的角度來說,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能夠指導學生進行自我分析,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以及身體素質,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深入了解自己的能力、個性、愛好、興趣、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心理,形成獨有的職業自我概念,作為后期職業選擇中的重要依據。 通過心理測試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擇己所長、擇世所需,讓職業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
3.5 心理咨詢需要定期開展
當下,我國大部分高職生存在專業學習職業選擇中的心理問題,學校需要定期開展心理咨詢或團體指導。 當學生入學時全面介紹專業情況和相關職業教育。 在學生畢業初期,需要為學習分析就業政策形式提供多元化的就業信息。 對學生開展個性化的咨詢,做到針對性,打消學生不切實際的就業夢想,學校正確引導學生認識自我,看清社會,樹立科學的擇業觀念。 當學生出現焦慮、不安、怯弱心理時需要指導學生擁有面試技巧,掌握相關專業知識,打消緊張。 總之,學生通過學校的心理咨詢室能夠解決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要。
4 結論
通過上述研究和分析,我們知道當前高職生就業會面臨一系列的的職業心理問題,我們應該加強和學生的交流互動,分別找出其中的根源問題,通過制定一些策略,為高職生的就業工作提供相關幫助,并助可以借力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優化職業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從而讓他們早日走出就業的心理困境,以達到優質就業的目標。
作者:管效誠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