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現代化進程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港口集裝箱運輸水平,現如今港口集裝箱運輸水平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集裝能力不足,產能過剩,船舶裝卸效率低下等問題。而美國的港口集裝箱運輸發展卻十分快速,收獲了極好的經濟效益。為此,本文著重采取美國集裝箱港口運輸的先進經驗,分析我國港口運輸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我國港口運輸發展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中美港口,集裝箱,經驗分析,發展差異,優化策略
港口集裝箱運輸是以集裝箱大型容器為載體,以內河、遠洋航運為手段的運輸方式,具有點對點直達運輸的優勢,已成為全球發展低碳環保運輸的新方向。現階段,我國已初步形成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個現代化的港口群體,這些群體將進一步促進中國港口集裝箱運輸的發展。據中國港口集裝箱網數據顯示,2016年度中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8億TEU,同比增速為3.6%,比貨物吞吐量快0.4個百分點。其中,沿海完成1.94億TEU,同比增長3.4%;內河完成2356萬TEU,同比增幅6%。
并且從全年吞吐量月度變化情況看,2016年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速呈震蕩走勢,上半年震蕩下行,增速整體維持在低位;下半年逐漸好轉,增速在3%-5%左右。然而,港口通過能力較低、運輸信息化系統與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等問題,是當前我國港口集裝箱運輸發展存在的明顯問題。相對而言,美國比較注重港口集疏運系統的規劃建設,港口集裝箱信息系統較為完善,并在此基礎上取得了規模經濟效益。因而,借鑒美國在港口集裝箱運輸方面的發展經驗,可以對我國港口集裝箱運輸發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美國港口集裝箱運輸發展的經驗分析
(一)物流技術的廣泛應用提升了港口集裝箱運輸效率
美國港口集裝箱運輸過程中,采用先進的物流技術,使得港口周轉、運輸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例如,美國港口部門RFID技術項目在碼頭出入口、起重機處,共計投入350個RFID讀寫器,10,000個i-B2 L標簽,再配合OCR技術,極大縮減了港口貨主等待時間,提升了集裝箱運輸效率。集裝箱及卡車保險杠所貼的RFID標簽,涉及貨物具體信息及相關內容,當卡車通過港口服務站時,OCR圖像識別技術讀取RFID標簽獲取編號,將編號寫入對應信息設備,高效實現了流程一體化作業。
同時,在港口吊裝設備也安裝了RFID讀寫設備,這就使得在集裝箱運轉過程中,數據庫能夠根據OCR與RFID技術匯集的信息進行分析,進而精準判斷集裝箱對應位置。因而,美國港口部門通過使用RFID技術與OCR技術,各大港口的出入口檢查站,均可準確地識別每輛集卡。當每輛集卡進入碼頭工作區后,均可以通過這套系統得到準確詳細的行車路線圖。據不完全統計,美國港口集裝箱通過廣泛應用物聯網技術,使得集裝箱裝卸流程更為可視化,碼頭集裝箱管理效率和裝卸速度較之前提升了3-5倍。
(二)完善的港口基礎設施保證了集裝箱運輸的高效流通
美國多數港口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提升了港口集裝箱裝卸、運輸效率。以奧克蘭港為例,據外媒報道,2017年美國奧克蘭港計劃投資6億美元,用于港區集裝箱設備、冷藏庫及碼頭擴張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港口現代化建設。據了解,此次擬投資中,政府撥款約2.44億美元,主要將鐵路軌道與港區陸路分開;個人投資0.9億美元,主要用于港區冷藏庫建設。該項目于2017年1月開始,屆時冷凍牛肉及豬肉出口量將得到大幅增加,私募資金0.5億美元,用于該港口第二大碼頭的擴建,并且該項目已投入建設使用。
此次港口集裝箱基礎設施的建成與使用,將實現貨物在水、公、鐵多種運輸方式之間快速轉移,目前已吸引了大量托運人的關注。同時,據中國船東網資料顯示,作為美國東海岸最繁忙港口,紐約新澤西港,當前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港口發展也較為成熟,但美國紐約港務局相關人士表示,目前該港口正在進行加深50英尺以及貝永橋通航工程等項目改建。預計在2017年前完成該港口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升級,改建后的港口能夠處理14,000TEU的集裝箱船。
(三)健全的多式聯運樞紐及集疏運體系提供了進一步保障
與港口相互銜接的交通運輸系統即為港口集疏運系統,其主要是為了集中與疏散港口吞吐貨物服務。只有具備完善與暢通的集疏運系統,才可以為港口集裝箱運輸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美國不僅交通基礎設施發達,有優質的近海與內河運輸條件與水運優勢,可以有效促進多式聯運發展,并且美國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也較為完善,主要包括、終端節點樞紐和專用線等。例如,美國運輸部對全國的所有樞紐站進行了全面評估,如鐵路、機場、公路和港口等,最終確定了多式聯運物流節點共616個。為保證全部節點的集疏運正常進行,政府共建設了公路專用線超過1200英里。其中,對于多數貨運量較小的站點,確保實現與國家公路網的無縫銜接;而對于貨運量較大的站點,設置了多條集疏運線路。
以芝加哥為例,芝加哥是美國最大的內陸港口和空運中心,也是多式聯運樞紐和貨物集散中心,多達十多條國家干線公路穿越此地。得益于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芝加哥地區現已發展起多達28個大型多式聯運樞紐站,吸引了全球眾多大型物流運輸企業到此經營。據《全球港口追蹤》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美國港口預計完成了集裝箱吞吐量1860萬TEU,同比增長2%;預計2017年1月將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54萬TEU,同比增長3.2%,發展迅速。
(四)嚴密的安全體系保障了港口集裝箱穩定發展
美國集裝箱港口具有標準嚴密的安全體系,主要針對港口碼頭設施、集裝箱檢查、裝卸工人等方面。美國海岸警衛隊和運輸安全局共同實施裝卸工人身份實名制度,并對其進行背景考察,以獲得允許其獨自管理安全設備和船舶的生物識別證明卡。據國際海事資料,2016年6月30日起,美國國土安全局更新了進口商安全申報規定,進行了更為嚴苛的新規則。進口貨物承運商須在貨物裝船前,提交包括生產、銷售及買家或收貨人信息資料、登記號碼、貨柜地點等在內的10項資料,此制度規定的不斷延伸,更為美國集裝箱港口安全體系提供了數據的幫助。
其中,代表勞方的國際碼頭、倉儲工人聯合會以及代表資方的太平洋海運協會中,勞工注冊人數已逾120萬。據行業數據統計,美國港口已注冊工人一年可為港口運輸活動帶來93200美元的利潤。可見,勞方聯合會和資方海運協會的安全良好運轉,共同為美國集裝箱港口的持續發展提供了穩定保障。
二、中國港口集裝箱運輸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集疏運通道不暢通,與內陸港聯運不夠完備
港口集裝箱集疏運通道,是通過相應周轉站與運輸工具組成的相互聯系通道。但現階段,我國多數港口受地理環境和交通運輸條件限制,水運、公路和管道運輸等交通線路難以觸及港區。據中港網數據顯示,連云港港口2016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70萬標箱,但港口鐵路集疏運方式運量占據總量的80%以上,17%通過公路運輸,而水路和管道運輸幾乎為零,并且受鐵路運輸制約,一度曾出現壓船壓港現象。且我國大多港口地區,水路交通設施建設水平也僅為2%,遠低于國際比例的10%-30%。
我國幅員遼闊,港口經濟腹地較廣,也促使沿海港口開始在內陸地區建設無水港,但受成本和環境影響,廣大內陸地區無水港建設成果差強人意。據嵐山港務管理局資料顯示,天津港作為內陸港發展最為迅速的港口,直至2017年1月,環天津港的京津冀地區已建成的無水港僅10個,而更為內陸地區的甘肅、青海等地區無法得到惠及。
(二)信息化建設滯后,平臺智能化水平較低
港口現代化集裝箱運輸的順利進行,離不開信息技術和平臺的應用。港口集裝箱航運管理部門通過對電子數據操作、交換及管理等,實現集裝箱碼頭龐大數據準確處理的目的。目前我國作為國際最大集裝箱吞吐量的國家,信息系統開發和實際應用效果明顯不足。據錦程物流網數據顯示,作為世界級大港的深圳港,直到2016年9月,港口集裝箱運輸提柜單信息化平臺才正式上線并啟動試運行。而且2016年,深圳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僅為2397.93萬標箱,同比下降了0.93%,其中危險貨物吞吐量為5.28萬標箱,同比下降了27.3%。集裝箱運輸信息技術的低智能化、平臺建設的不完善以及實時跟蹤信息能力的不足,都導致了港口包括危險貨物在內的集裝箱監測重復作業,效率低下。
(三)港口集裝箱運輸引發較為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
經濟的持續發展,使港口集裝箱運輸系統也愈加繁忙,而港口發展也不斷成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同時,港口集裝箱繁忙的水運海運、裝卸工程機械尾氣等,成為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據國際海洋組織規定,海岸線外200海里是規定的船舶尾氣等污染排放控制區,而我國至2016年底僅規定4個排放控制區為海岸線外12海里。且在國際海洋組織要求控制區內,船舶規定只使用含硫量不超過0.1%的低硫油,而我國規定是逐步使用含硫量不超過0.5%的燃油。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作為我國主要經濟發展區域,其港口船舶尾氣排放量已成為影響區域空氣質量的重要污染源。以深圳市為例,據中國環保在線網數據顯示,2016年深圳港船舶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2.5分別占全市排放量的66.1%、14.1%和5.8%。另據中國海事信息網資料顯示,至2016年底,停靠我國港口船舶輔機發電年消耗燃油約為70萬噸。可見,現今我國大多港口集裝箱運輸引發的大氣污染現象較為嚴重,急需監管部門進行適當調整。
(四)港口吞吐能力過剩,集裝箱泊位適應度偏低
目前,我國大多港口集裝箱運輸發展,已從原有壓船、壓港等問題向產能過剩問題轉變。據第一財經網資料顯示,2016年底梅山港區新增2個20萬噸級和3個15萬噸級的集裝箱泊位,年通過能力為430萬標準箱,但實際港口集裝箱產能利用率未到50%,產能嚴重過剩。同時,當前所建集裝箱泊位較多,但實際利用率相對較低。依據國際標準來說,港口集裝箱運輸適應度,即通過能力與實際吞吐量恰當比值為1.1,但我國高出近0.2,僅上海港存在船舶等泊位的現象,其它港口生產能力嚴重超過了實際市場需求。據中國港口協會的連續跟蹤統計和整理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大陸港口集裝箱碼頭能力適應度僅為0.79。目前我國大多數港口專業集裝箱泊位通過能力,不符合適應能力度的要求,也難以滿足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長需求。
三、借鑒美國經驗優化我國港口集裝箱運輸的新策略
(一)合理規劃“公”、“鐵”、“水”港口集裝箱多式聯運方案
合理規劃港口集裝箱運輸網絡,可推進公路通場、鐵路進港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公、鐵、水運輸網絡的高效對接。集中從鐵路樞紐站場外聯合高等級公路、港口集輸港口鐵路等項目的開發建設,進一步完善多元化樞紐的集裝箱運輸網絡布局。同時,強化公路集運與分配點配套基礎設施規劃,利用完善的基礎設施優化鐵路、公路到港集裝箱的配送網絡。此外,合理規劃全方位運輸渠道,對現有港口通道的公、鐵、水基礎網絡結構進行科學合理布局,充分發揮“公”、“鐵”、“水”港口集裝箱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
(二)完善港口集裝箱運輸基礎設施
設立物流臺車、集裝袋與物流箱等集裝箱剛基本運載設備的統一標準,對于提升港口集裝箱物流流轉速度具有重要意義。引入國際先進港口運輸設備,不斷提升運輸裝備的通用性和現代化水平。例如,使用具有國際水平的大型轉運吊裝/非吊裝式換裝設備,引入國際先進的適應鐵路馱背運輸、公鐵滾裝運輸的運載單元拴固設備等。同時,可推廣集裝箱運載單元標準化、廂式化運作,積極發展港口集裝箱作業的智能設備、貨物狀態監控技術等。大力研發應用半掛車專用滾裝船、鐵路馱背運輸專用平車,以及其它多式聯運專載設備,加快使用節能環保裝卸設備,減少無效倒搬與裝卸次數,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三)構建先進的港口集裝箱運輸信息系統
港口管理部門應與當地運輸企業聯合,制定港口集裝箱運輸的多式聯運數據傳輸、交換標準,開通各類運輸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具體做法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整合公、鐵、水港口集裝箱運輸信息系統,搭建統一的多式聯運信息共享平臺,提升多種運輸方式信息對接速度。在完成數據共享同時,能夠充分滿足貨商與港口集裝箱承運人對港口口岸各類運輸設備的需求,促進多種交通工具之間的協同聯動。
另一方面,利用國際先進的信息技術與設備,提升港口集裝箱運輸智能化水平。借助國外EDI技術、采集信息技術,推廣這類技術在港口集裝箱運輸中的應用。引入RFID、大數據、車聯網、船聯網技術,將這類技術充分應用于公路、鐵路、水路等港口集裝箱運輸業,引導支持港口運輸企業信息管理業務的全方位覆蓋。同時,應加強港口集裝箱貨物的信息查詢、實時跟蹤,以及多式聯運運行調度,全面提升港口集裝箱運輸業務的智能化水平。
(四)優化港口集裝箱運輸監管環節
創新口岸監管方式,能夠最大化提升港口區自由化程度,進一步吸引國際集裝箱中轉站貨源,實現轉運模式新升級,促使國際集裝箱物流快速通關。具體而言,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是縮減口岸監管環節,增設適應國際港口集裝箱物流中轉服務,加快口岸集裝箱物流中轉速度。例如,以上海洋山深水港與外高橋港口為重心,設立國際中轉與集拼服務中心,將進出境備案、進出口貨物報關手續合并,縮減口岸繁瑣手續,以此提升集裝箱物流流轉速度。二是創新監管理念,開發監管新模式,高效實現“境內關外”監管。實施風險管理的監管新模式,如將僅僅對貨物流通監管,與企業誠信監管雙結合,高效提升監管效率,加快國際中轉貨物在自貿區快速流轉。三是設立由政府為主導,以公益服務為核心的電子服務平臺,推進“無紙化”辦公服務模式。在提升監管服務水平的同時,也可以大幅加快口岸監管效率。
(五)拓展港口集裝箱物流增值服務功能
當前,要想提升我國港口集裝箱物流中轉服務核心競爭力,應不斷拓展物流增值服務功能。從目前港口集裝箱運輸服務功能來看,這些港口依然從事傳統船舶貨物運輸,包括船務、報關及貨代等,與新增集裝箱貨運業務功能相比,有待拓展和提升。特別是伴隨集裝箱國際中轉業務、國際商貿功能的升級,傳統港口集裝箱運輸業更需要拓展國際業務,以實現國際采購、運輸,以及金融保險等業務一體化發展。因此,港口碼頭在提升港口運輸能力,減少裝卸時間損耗、降低資金成本同時,可以拓展國際中轉、集拼等相關增值業務,建立集裝箱業務相配套的集貨物采購運輸、中轉廠庫、精深加工等輔助業務,以全面提高集裝箱碼頭的中轉功能和水平,從而縮小同與國際港口之間的差距。
(六)升級港口碼頭利用率,提升集裝箱運輸效率
通過對集裝箱港口改造升級和靠泊能力,可促使單個碼頭靠泊能力提升,通用泊位向專業化方向發展,使港口碼頭的集裝箱運輸以及貨物裝卸功能由粗放型發展方式向資源集約化轉變。著重于提升港口利用效率,使港口集裝箱碼頭泊位數量向提高泊位使用效率的質量型方向過渡,使泊位裝卸效率和綜合通過能力大幅提升。 同時,應明確港口集裝箱運輸發展定位,擴建多用途泊位,遠期發展集裝箱專業泊位。利用新港作業區已建有部分多用途泊位,對集裝箱進行轉運,吸引國際集裝箱班輪停靠優良港口進行裝卸運輸。此外,可以沿江引進有集裝箱生成量的港口項目和產業,并相應再新建一部分多用途泊位,以此滿足國內港口集裝箱運輸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曾慶成,吳凱,孫祥君.巴拿馬運河擴建對中美集裝箱運輸路徑選擇的影響[J].中國航海,2016(3):109-113.
[2]李丹,欒維新,片峰.中國沿海集裝箱港口集中度研究[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15(3):82-86.
[3]彭傳圣,彭澄.美中貿易與美國港口發展分析[J].港口經濟,2016(10):9-12.
[4]盧毅,吳曉迪.中美地區航線運輸條款之間的比較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1(4):79.
[5]JL Yang,WU Xiao-Fan,MF Luo.Regional Economy,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Container Port System Evolution Process: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 and the U.S.in 1979-2010[J].Economic Geography, 2014(2):521-523.
[6]史春林.中美在集裝箱安全領域合作述評[J].中國水運,2010(5):38-39.
相關閱讀:行政管理論文綜合性港口行政綜合執法模式的構建
這篇行政管理論文發表了綜合性港口行政綜合執法模式的構建,論文探討了綜合性港口水上交通安全行政執法模式現狀以及存在的執法體制弊端,并闡述了執法模式的理論基礎和法律依據。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