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生性投入不足,內生性要素的擠出,資源發展的停滯等方面對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進行研究,探究資源型城市發展中遇到的難題。通過分析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相關要素,提高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提升資源型城市人力資本的知識積累能力,重點培養資源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從而提出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內生增長,粘滯效應
據《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統計,我國現有有資源型城市262個,傳統的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使2/3的資源型城市已經進入資源枯竭期。資源型城市的枯竭使資源產業和相關產業規模遞減,并進一步衍生了下崗失業人員增多、社會保障問題突起以及生態環境嚴重被破壞等系列重大難題。這些城市喪失了投資吸引力,資本外逃,新的增長點難以出現,經濟轉型舉步維艱。
面臨這些重大難題,2001年開始,我國開展以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為突破口的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外部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工作機制初步建立,資源枯竭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重現生機與活力。但在轉型過程中凸顯出許多新矛盾,特別是在經濟“新常態”下,能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激化,產能過剩,經濟形勢不穩定,加劇了資源價格與需求波動,對資源型城市經濟造成沖擊,表現出經濟增長停滯、衰退,就業問題突出等脆弱方面。
因此,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除了加強政策的有效引導,督促政策的有效落實,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體制性矛盾等外部環境因素外,資源型城市也必須從自身找問題,以提升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為重點,開拓資源型城市的內生增長路徑。
1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阻礙因素
1.1內生性要素投入不足
基于資源的先天稟賦優勢,資源型城市從事煤炭、石油以及有色金屬等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開發和初加工的資源型企業,以低成本獲取競爭優勢,對資源的依賴性較大,而較少關注產品的形態和屬性,資源型企業產品的附加值較低。基于資源財富的易獲得性[1],資源型產業中企業對技術、管理以及人力資本投入較少,資源型企業中員工的受教育程度低,也缺少對基層員工的教育培訓和崗位輪換等,基層員工知識和技術更新速度慢,因此造成基層員工知識和技術老化。
資源型企業中人力資本投入的低端化、崗位的固化和技能的常規化,使得資源型企業員工創新思想匱乏。從事煤炭、石油以及有色金屬等資源開發或加工的資源型企業,通常地處偏遠地區,交通基礎設施落后,自然環境惡劣,吸收和引進高端型知識型員工的成本較高。使得資源型企業更不愿意進行人力資本的投入,從而進一步加劇了資源型企業對資源的依賴程度,并將自己競爭優勢的獲得鎖定在資源的開采量上。
1.2內生性要素的擠出
資源型產業是資源型城市中的主導產業,承載著資源型城市的命脈,其發展優劣直接關系到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強弱。在資源型城市發展過程中,資源租金往往會產生可觀的經濟收益[2],資源型企業和地方政府往往將大量的資本投資到初級資源開發,以獲取更多的短期經濟收益。因此,在追逐短期經濟收益過程中,資源型企業很少關注技術貢獻率,導致技術創新理念淡化,對從事研發和創新工作的知識型員工培育或引進工作滯后。
資源型產業對知識型員工的忽視,導致資源型城市中教育機會成本的增加并不能產生高額的預期回報,使城市居民不愿意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以及高等教育,進而造成人力資本存量一直在低水平區域徘徊。資源的存儲量以及國際市場中資源型產品價格的波動等客觀因素,也造成了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速度滯后,專業技術人員也容易流入經濟發達地區,進一步加劇了人力資本存量的降低。技術創新和研發人員等知識型員工的擠出,阻礙了資源型城市對先進技術的吸收能力,進一步滯緩了資源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
1.3資源發展的粘滯效應
資源城市的發展水平主要依賴資源產業的發展程度[3]。生產要素和人力資本的低效率配置,使得創新知識、創新技術等創新源在資源型產業中處于停滯狀態,難以被激活,更無法在資源型產業中流動,導致技術創新的市場化程度處于較低水平。資源型產業中的國有企業占有著較高的比例,具有計劃經濟烙印的資源型國有企業以高能力的開采量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關鍵因子,但隨著資源的枯竭以及過度對資源的依賴,導致資源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難以擺脫對資源的依賴,更無法快速隨著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進行發展戰略的調整[4]。
在資源型城市發展過程中,資源的豐裕不僅沒有為資源型企業提供強有力的動力支持,反而成為資源型企業發展的障礙,最終使得整個資源型產業發展處于低水平階段,甚至使得眾多資源型企業發展處于僵尸和空殼狀態,進而阻礙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2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要素分析
資源型城市的發展受阻,表面上看是自然資源稟賦的枯竭導致,但根本原因是資源型產業中資源型企業創新能力不足[5]。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不只是某個單一因素推動的結果,而是涉及眾多因素的戰略性和全局性的復雜系統工程。外來的大型工業對資源型城市經濟能夠起到一定拉動作用,但無法激活資源型城市中蘊含的動能。因此,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本質上源于資源型城市中的創新型人力資本存量、區域創新能力以及創新制度等諸多內生要素效用的發揮。因此,從創新型人力資本存量、區域創新能力以及創新制度等內生要素視角,研究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增長路徑。
3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增長路徑
3.1提高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
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來自于蘊含在資源型城市中的技術人員、高級專業人員以及研發人員等人力資本中。為了提高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需要不斷提高資源型城市技術人員知識型員工的質量,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資源型產業經濟快速增長以及資源型產業的轉型升級。為了充分釋放資源型城市中技術人員、高級專業人員以及研發人員等人力資本的活力,資源型城市需要加大對人力資本的培養力度。
根據資源型城市中現有各類人才的儲備情況,分級制定人才培訓和開發規劃,并采用引進和培養等多種形式,制定立體的高端人才培養方案,激活資源型城市中人力資本的存量。資源型城市該在進行人力資本自我培訓和開發的同時,充分借助外部具有豐裕人力資本培訓和開發資源的大型企業集團、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力量,根據技術創新需求,分批選送技術人員和研發人員進行在職培訓,拓寬和加深創新知識的心得。并根據技術需求將相關的技術人員推送到同行業甚至跨產業的大型企業集團進行技術培訓,以實現相關技術人員技術水平的提升。
3.2提升資源型城市人力資本的知識累積能力
隨著資源型城市中自然資源稟賦優勢的逐漸減弱,技術創新以及研發等知識的累積能力,正逐漸成為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路徑之一,技術創新和研發等知識作為公共產品,能夠產生較大的正外部輻射效應[6]。當某個資源型企業擁有較強的知識累積能力,其他資源型企業也會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學習路徑,紛紛效仿焦點資源型企業累積技術創新或研發知識的做法,并逐漸重視自身知識累積能力的提升。當資源型產業中眾多資源型企業的知識累積能力形成一種合力,會使資源型產業生產率大幅度提高,促進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加速,進而促進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
資源型城市人力資本的累積可以分為資源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創新、生產中先進經驗的累積和資源型城市中本身已有的人力資本存量接受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以及在職培訓等相關教育的累積。引導企業員工在生產過程中注重先進生產經驗的積累,以追求工匠精神為目標,并逐漸將先進生產經驗在企業內部進行擴散,以產生更多的學習效應。資源型城市人力資本存量的增大應該通過增多企業中在職人員的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機會,使更多資源型企業中的生產人員和技術人員通過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機會,獲得更多的創新知識,并以此獲得更多的創新理念,從而產生創新效應。因此,通過提升資源型城市中人力資本的知識積累能力,能夠激活資源型城市自身蘊含的人力資本存量,從內生維度提高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3.3著力培育資源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過程也是資源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過程,技術創新已經成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關鍵驅動力。資源型城市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唯有遵循生態規律,加大創新投入,提升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才能實現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真正轉變。資源型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應該積極引入創新理念和創新技術,積極與高新技術產業建立聯盟網絡等直接或間接的聯結關系,利用高新技術產業技術解決自身在創新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問題,并不斷進行生產工藝的創新性改造,從而構建起符合生態規律和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新型產業發展模式,提高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
資源型企業通過加大創新投入力度,重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資源型企業生產要素的優化重組,提高技術創新的存活率,使創新知識或技術實現“資源—產品—市場”的快速流動,形成創新傳遞機制,通過創新延伸資源型產業的產業鏈,提高產品的創新附加值,從而促進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實現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資源型城市對資源型產業進行技術創新過程中,也應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不斷培育新興產業,順利實現新舊產業的融合過程,以形成經濟增長動力的新舊協同,使資源型城市發展逐漸向高度信息化和現代化的真正轉變。
參考文獻:
[1]張國卿.環境約束下要素集聚對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生機制及協調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6(2):184-186.
[2]戴春,倪良新.安徽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增長路徑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5):31-33.
[3]楊莉莉,邵帥.人力資本流動與資源詛咒效應:如何實現資源型區域的可持續增長[J].財經研究,2014(11):44-60.
[4]張生玲,李躍,酒二科,等.路徑依賴、市場進入與資源型城市轉型[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6(2):14-27.
[5]張學春,金兆懷,張友祥.吉林省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40-45.
推薦期刊: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雜志環保論文投稿郵箱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辦刊宗旨為宣傳黨和國家的環境方針、政策、法規,介紹國內外環境科研成果、環保工作經驗;介紹各類環境污染物處理、處置技術及污染源治理經驗;介紹國內外有關環境科學的信息與動態。宏觀與微觀、環境社會科學與環境自然科學、提高與普及相結合。全面報道國內外環境科學的發展及研究動態,促進作者及讀者之間的交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