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正處于轉型的重要階段,正在從高速發展向中高速發展轉變。在這個大背景之下,提高經濟質量、建立全新的經濟形態、調整經濟結構成為了我國新型的戰略政治布局。我國的經濟發展一直都是依靠需求側管理、供給側改革,這項舉措滿足了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需求,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在本文當中,筆者將以建筑施工企業為例,通過對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財務工作的探討,為建筑施工企業的轉型升級提出相應的意見。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
一、供給側改革的背景
過去我國的經濟結構是以需求經濟為主體,這就會出現需求大于供給的局面。這種現象造成產品的質量不斷下降,難以達到顧客的要求,因此國內出現了大規模使用進口產品的現象,從而導致國內的產品生產過剩,經濟發展緩慢。企業產能過剩導致產品庫存增加,中央政府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將需求側經濟轉型成為供給側經濟。在需求側的經濟管理模式之下,國內大部分企業都存在著附加值低、成本高、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等問題。
相比之下,我國對于高端產業的投入明顯變向,因此經濟的發展很難平衡。供給側下的發展則更偏向于信息和科技的發展。因此,對產能過剩、生產效率較低的企業,要轉變投資理念,改變經營管理模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當前,國家發布的各項經濟政策都在不斷向供給側改革傾斜,對低效產能進行改革,發展重心也在由高產量低附加值向低產量高附加值轉變,完善供給側改革機制,實現我國經濟的穩步、持續發展。
二、供給側改革給建筑施工企業帶來的影響
建筑施工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一直扮演著主角,尤其是近些年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建筑企業當中,因此建筑企業受我國經濟結構改革的影響較大。供給側改革提出“去杠桿”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危機,確保了建筑施工企業有穩定的資本流入。特別是在營改增這項政策發布之后,給建筑業帶來了新機遇。
供給側與需求側的不同點在于對產品質量的要求更加嚴格。因此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建筑產品的質量大幅度提升,產能過剩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與此同時,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企業對人才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使得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穩步提升,實現集約化的生產模式。
此外,供給側改革為傳統建筑企業注入了新鮮血液,改變了原有的管理模式與生產方式,這其中就包括對生產技術的改進、對生產材料的改善,對產品的供求關系進行調整。從總體上看,供給側改革對于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是未來經濟轉型的必然需求。對于建筑企業而言,應該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調整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以便能夠搭上改革的快車,推進企業健康發展。
三、建筑施工企業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應對財務管理轉型的策略
(一)建筑施工企業應對財務理念進行創新
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理念會隨著供給側改革的變化而發生改變,企業的管理方式要迎合新的經濟模式,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盡可能控制企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與低效產出。在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很多的中小型企業為了擴大自己的生產經營規模,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經濟目標將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生產當中,以至于經濟效益過低,進而使我國的水泥、鋼鐵等產業產能過剩,發展過程中的局限性太大。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想要轉型首先就要進行模式創新,財務管理要改變過去單一投資的方式,合理地把資金分配到模式創新當中,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附加值,做到既支持國家的供給側改革又實現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二)加強業務學習,規范業務操作流程
我國的相關法律對于建筑施工企業會起到一定的制約與促進作用,因而工作人員對于相關法律能否熟悉掌握就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加強財務人員對稅務政策的熟悉程度、定期組織相關培訓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為了保證施工的基礎條件,財務人員應該對建筑施工合同進行嚴格地審核。對于行業用語要做到了解并使用,對財務人員加強專業素質培訓,做到人人對業務有詳細的理解、對每項業務都嚴格按照規章執行,以確保營改增工作的順利進行。
此外,要順應科技發展的趨勢,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對其他企業先進的財務管理方式加以學習,對于其先進的財務管理軟件可進行引進,將動態管理方法和施工管理工作相結合,保證財務工作的精確性與時效性。由于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比較復雜,涉及到多個不同的領域和部門,要求財務人員要有很高的綜合素質和很強的專業技能,管理層要重視對工作人員道德素質的培養,還要重視其個人能力的提升,時刻將國家政策作為自己工作過程當中的行為準則,約束自己。
(三)優化企業成本結構,適應供給側改革
建筑施工企業成本支出項目較多、數額較大,因此做好成本控制是企業的首要工作。建筑施工難度大,流程復雜,施工成本和質量會受到受操作過程、自然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要保證供給側改革發揮積極作用,首先要對成本結構進行優化,減少生產過程中多余的成本支出,推動供給側改革順利實施。轉變傳統的財務管理方式,創新財務管理理念,重視人才的吸收與培養,將企業的財務管理與經濟效應、社會效應有效結合起來。
當然,實行供給側改革的最終目的還是提高產品質量,進而推動我國建筑行業持續穩步發展。將計劃管理和預算管理聯系起來,保證結算、施工、采購等各個環節中的成本支出都在合理范圍之內,加強監督管理力度。做到在業務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對營改增政策進行落實,利用政策優惠降低購置原材料稅負。建筑企業應該做到:保證企業施工質量;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保證采購的材料價廉質優,降低稅負壓力;重視自身的內部管理。
(四)改變施工建筑企業財務管理模式
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主要是針對于企業財務管理方法、管理機制、管理戰略進行創新,企業財務發展要與時代發展步伐相一致。很多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管理觀念欠妥,認為財務管理工作僅僅是控制成本、費用支出,其實并不是這樣,之前財務管理的模式都比較粗略,經常會出現計劃外的財務支出,既難以控制工程質量又加大了成本支出,這些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到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
財務管理模式要走精細化道路,從原來大產量、大規模的投入向著力于企業效益和技術工藝轉變。要摒棄舊時、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大力推行主動型財務管理模式。規劃財務管理重點目標,引入信息化技術,加強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將實現企業管理自動化、智能化作為工作的中心,只有將技術、方法、戰略相結合才能更好地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
四、結語
供給側改革作為一種尋求經濟新增長的經濟體系改革,在實施的過程當中要將高能耗、低附加值的落后產業進行重組或者關閉運營,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將發展重心轉向新興領域和產業,促進經濟的發展。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對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進行創新,轉換思維、更新觀念,以適應供給側改革的工作模式。
提高對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從而提高業務能力、加強政策學習、加強財務管理各方面職能、對財務操作流程進行規范、控制好企業成本支出,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推動企業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最終推動我國的建筑施工企業整體向前發展,實現建筑施工企業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徐冰.供給側改革面臨的挑戰[J].中國經濟報告,2015(06).
相關刊物推薦:世界經濟(月刊)創刊于1978年,是由中國世界經濟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主辦的經濟刊物。
相關閱讀